想點菜先得關注飯店公眾號,想停車繳費也必須關注公眾號才能實現……如今,掃碼支付已經非常普及,但這種本該便捷的消費方式,卻因為部分場所設置的通過關注公眾號繳費、強制授權個人信息、日常頻繁推送廣告等情況,給不少消費者帶來困擾。
據媒體報道,近期,上海市消保委對29家知名度較高的奶茶店和快餐店進行了暗訪,發現其中8個品牌的小程序會索要消費者的手機號,否則無法完成下單。上海市網信辦調查發現,某知名連鎖奶茶品牌每收到一筆訂單,就能產生87條數據。截至今年3月,其累計產生的數據超過100億條,其中涉及消費者姓名、電話、收貨地址等敏感個人信息達6.7億條。
這些數據不可謂不觸目驚心!
【資料圖】
掃碼消費,是為了方便消費者和商家,但不少商家卻要求消費者必須關注商家的公眾號才能點餐、結賬。很多消費者反映,他們關注公眾號后,經常會收到廣告推送,甚至接到不少廣告騷擾電話。個人信息是否泄露,已是不言自明。
掃碼亂象讓人們看到,部分商家為了利益而置用戶體驗和權益于不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強制掃碼”行為的初衷,是方便用戶提高效率,可一旦收集用戶信息,不僅增加了用戶隱私外泄的風險,還有可能催生交易用戶數據的黑色產業鏈。
避免強制掃碼,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一件沒有異議的事。但辦成這件事,尚需多方共同發力。
首先,監管部門要發力。對于普遍存在的“強制掃碼”問題,相關部門的態度一直是明確的。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表示,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反對強制關注公眾號”消費監督工作,委托專業維權志愿者對線索進行匯總、分析、整理,并視情節采取提示警示、約談勸喻、支持消費者訴訟、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等方式,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我們真心盼望且有理由相信,消協的發聲是監管部門“發力”的前奏。但愿如此。
其次,消費者要發力。消費者維權,不能只靠他人,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對遇到的“強制掃碼”的商家,應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投訴,倒逼商家整改。針對部分餐廳“注冊有禮”的小便宜,還是敬而遠之比較好,切勿貪小便宜而吃大虧。在很多情況下,“非必要不提供”是個好辦法。畢竟,信息化時代,多一份“暴露”,就多一份風險。
最后,商家要發力。商家在提供掃碼服務時,要切實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不得強制掃碼,多些“顧客視角”,多些“便利消費”。從短期看,商家或許可以通過“掃碼關注”收獲流量積累,獲取一定的效益。但從長遠出發,隨著消費者個人隱私保護意識的增強,這樣的行為肯定會影響商家的評價和口碑,最終遭到流量的“反噬”。
總而言之,“強制掃碼”看似“圈粉兒”,實則“脫粉兒”。商家要吸引回頭客,靠的是貨真價實的商品和服務。良好的服務體驗,是讓顧客愿意消費、反復消費的重要因素,唯有回歸到這一本源,才能留住客戶,實現銷量和流量的雙贏。
作者 | 辰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