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投資理財”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融360維度為此展開了一份對于95后人群理財情況的調查。他們是如何獲取理財信息?是如何買理財的?針對城市新一代年輕投資群體的生存狀態,融360維度推出了一份報告。
女性接觸投資理財比例高于男性
“女性有著良好的攢錢習慣,存款比例比較高,可以發揮更好的投資潛力,”95后白領趙夢思目前是一位在上海工作的互聯網設計師,她坦言自己喜歡買抱團股和明星基金,想通過投資理財來“錢生錢”。
調查顯示,在一線城市的95后投資群體中,女性接觸投資理財的比例高于男性。女性更傾向保險、銀行理財等方面穩健投資,男性在股票投資方面比例高于女性。
從首次投資理財年齡來看,數據顯示,95后首次進入資本市場的年齡在18~20歲之間的比例超過50%,這代人比其他任何群體都更早開始接觸投資理財,資產配置意識更強。他們在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技術的日新月異大環境中成長,較早認識到投資理財的重要性,愿意進行資產配置。
另外,隨著對教育的普及和重視,這代投資群體中本科學歷的占比接近七成,高學歷人群占比越來越大。
超1/5人群愿意拿收入的50%進行投資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理念深入這代人的心,他們對理財的認識不斷成熟。與此同時,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使理財渠道和品種變得豐富,投資者能接觸到更多金融產品。此外,隨著理財經驗的積累以及經歷多輪市場“牛熊更替”,年輕投資者對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等理財偏好也有更多考量。
從收入分配來看,調查發現,超40%的受訪者愿意拿出收入的10%-30%進行投資理財,占比最集中,超20%的受訪者愿意拿出收入的50%用于理財投資,超6%的受訪者愿意拿出收入的70%去投資股票和基金等品種。
從投資品種來看,基金最受偏愛。并且,年輕人的保險意識正逐步崛起,超20%的受訪群體開始購買保險為自己增加保障,以此來對沖風險和降低生活的不確定性。
“我平時主要通過手機銀行和證券APP購買理財,也會使用支付寶或者理財通,線上產品豐富,平臺的資訊屬性和社交屬性都很強。”正在深圳讀研三的學生李偉交流道,“身邊有不少00后的學弟學妹都在線上渠道買基金買股票”。
這表明,年輕人投資理財意識覺醒,這代互聯網原住民更傾向選擇線上理財平臺,信息的快捷性和交易的便利性以及賺錢效應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關注并積極參與理財投資。
超六成愿意為興趣愛好消費
與過往幾代人不同的是,這代人既很早開始理財投資,但也更樂意為興趣愛好消費。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電商平臺的普及,年輕人的及時消費和超前消費快速增加,新一代年輕人已成大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同時,這屆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正在發生轉變,越來越多的國貨品牌受到年輕人的熱愛與追捧,用國貨、追國貨已成為新一代年輕群體潮流的象征。年輕人不再迷信國際大牌,他們注重品牌價值所帶來的文化滲透。
從消費場景來看,超60%的受訪者愿意為興趣愛好消費,超50%的受訪者傾向旅游或購買奢侈品等中型生活消費,87.03%的受訪者主要購買3C產品和服裝等,說明這代年輕人更注重“悅己”消費和“個性”消費。
“我是一個漢服愛好者,從兩年前起,我幾乎每個月都會購買一套漢服。”來自北京的唐婉是今年剛畢業的應屆生,她分享道,“身邊熱愛漢服的年輕人很多,我們會不約而同地穿上漢服去逛街,每到春天都會去玉淵潭公園拍照。”(記者 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