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業績排名居前的基金規模普遍不大。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4日的最新凈值數據,近一個月業績排名靠前的主動權益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和靈活配置型)的平均規模偏小。比如,萬家雙引擎靈活配置混合半年報披露規模為0.49億元,近1月漲幅24.26%;平安鼎越混合(LOF)半年報披露規模為0.19億元,近1月漲幅達到23.48%。
如何看待“小而精”基金彎道超車?分析人士認為,今年以來中小規模基金業績之所以“嶄露頭角”,主要是由于調倉換股比較靈活,即“船小好掉頭”。但是,頂流基金在公司品牌、團隊架構、投研支持、長期業績穩定等方面有著諸多共同點,這些或許就是基金“大而強”的基因,也是吸引投資者的底氣所在。
大船有大船的穩,小船有小船的快。大型基金有著經過周期、波動驗證的投資理念和實盤業績,也有著經受住規模、時間錘煉的組織團隊,其業績的穩健性更強。而中小基金,相對而言,有更強的業績彈性和爆發力。管理人可以從中小市值個股中挖掘那些有更強成長動能的牛股,也更容易去重倉、去體現基金經理的獨特風格。
那么買基金究竟是選“大而強”,還是“小而精”呢?對此,分析人士表示:“在篩選基金過程中,應當重視基金規模這一指標,不僅要避開風險較大的迷你基金,也不能盲目地購買市場熱度較高的大基金,如何選擇還是要從個人投資理念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