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即將來臨,很多股票投資者都會問一個問題:持股過節還是空倉過節?與之相似,基金投資者也面臨著持基過節還是持幣過節的選擇。
中信建投將2004年至2021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在國慶長假后第一天的表現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在過去17年中,國慶長假后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有12年上漲,5年下跌,漲幅1%以上的年份有10年,跌幅1%以上的年份有2年,平均漲幅為0.74%。
“從結果看,僅僅因為長假就申購或者贖回基金,證據似乎不充分,也不符合我們投資的初衷。”中信建投在研報中稱。
實際上,在長假前夕考慮是否贖回基金涉及擇時問題。那么,擇時究竟能否為基金投資的最終回報有所貢獻呢?
東方證券曾用偏股基金指數進行計算:如果在過去10年間錯過了上漲最大的10天、20天、30天,偏股基金指數收益率從持續持有的127.10%,分別下降到37.72%、-8.29%、-35.70%。
顯而易見,錯誤的擇時會大幅降低基金投資的長期收益。中信建投表示,用“勝率”和“賠率”這兩個基金經理掛在嘴邊的詞來理解,投資就是要干高勝率、高賠率的事情,把每筆資金以最大的把握,投到最高性價比的資產中去。擇時是一件賠率雖然很高,但勝率非常低的事。
“在基金投資中,我們要搞清楚自己能賺到的是什么錢、要賺到的是什么錢,把有限的精力放在高勝率、高賠率的事情上。擇時之果看似香甜,實則苦澀。不如堅定高舉價值投資和資產配置兩大法寶,以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組合投資的理念穿越牛熊。”中信建投分析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