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6月28日,2023京津冀“協同·先行”主題論壇在北京國際財富中心舉辦。論壇上,來自京津冀三地的嘉賓共話經驗,激揚思維,為宣傳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遠,群策群力。論壇上簽訂了京津冀媒體宣傳協作協議,為講好京津冀協同發展故事增加了宣傳“合力”,奏響了新時代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網絡強音。本屆論壇由北京日報社、北京市通州區委區政府聯合舉辦。
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通州區副區長楊磊在論壇上表示,近年來,京津冀三地通力合作,文旅商融合發展呈現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良好態勢。作為北京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主要承載區,通州區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路縣故城、通州古城、張家灣漕運古鎮等眾多遺跡,如今均已經過修繕嶄新亮相。城市綠心三大建筑(“文化糧倉”劇院、“森林書海”的圖書館、“運河之舟”博物館)今年年底將開放運營;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和遺址博物館建設進展順利,遺址公園一期年底將具備布展條件;大運河京冀段旅游通航,為三地文旅產業密切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
通州區還謀劃布局了一批具有強大牽引力、持續帶動力的文化旅游項目。在持續亮好環球影城這張金名片的同時,通州區將積極承接環球主題公園外溢效應,聚焦游客二次消費、多元消費需求,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加強周邊綜合配套布局,加快引入國際前沿文化旅游商業元素及國際運營商和品牌資源,讓副中心更好地融通世界、鏈接全球。張家灣設計小鎮、臺湖演藝小鎮、宋莊藝術創意小鎮,這三個特色小鎮與環球主題公園聯動發展,實現“眾星拱月、串珠成鏈”。通州還將持續放大北京國際設計周、北京運河文化節、臺湖演藝藝術周、宋莊藝術節等品牌活動聚集效應,大力發展精品鄉村民宿,開發演藝新空間,發展運河+體育品牌賽事,不斷打造新的網紅打卡地,努力讓市民游客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北青報記者還了解到,通州區日前已制定《通州區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2023年工作要點》,形成7大類29項61條任務清單。包括:重點推進平谷線、M101線等軌道工程建設,推進廠通路及潮白河橋梁建設,力爭開工建設石小路。啟動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深化方案編制工作,共同推動交界地區生態綠帶建設。加強對河流、大氣等污染源的聯合執法,共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深化與北三縣一體化聯合招商;落實園區共建協議內容;推進與北三縣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標準體系建設等。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劉作奎表示,近年來,三地主動作為、攻堅克難,圍繞組織、管理、市場、協調“四個一體化”協同發展目標,努力推動京津冀文化和旅游高質量協同發展,堅持“搭平臺、建鏈條、促合作、立標準、鑄品牌”,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成效顯著。北京市文旅局作為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的一員,將認真抓好各項任務落實,與兄弟省市一道,進一步增強深入推進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協同發展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深入挖掘協作潛力、豐富協作內容,創新協作方式,加快推動北京與津冀資源共享、項目共建、品牌共推、市場共拓、政策互惠,為新時代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貢獻北京文旅力量。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武文娟
編輯/譚衛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