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952年11月15日,朝鮮平安北道碧潼郡的碧潼戰俘營,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四千名“聯合國軍”戰俘面帶笑容,或緊張觀望,或欲欲躍試,或熱烈交談,他們在參與一場人類戰爭史上前所未有、歷時11天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碧潼戰俘營‘奧運會’”。
《1952年碧潼戰俘營奧運會》會標和宣傳畫
這個名為滿足戰俘精神文化需求,實為宣傳志愿軍善待戰俘政策的奇特“奧運會”,設立了長短跑、籃球、拳擊以及拔河等運動項目共計27個,獲勝者可以獲得中國絲綢、扇子、瓷器甚至景泰藍等精美手工藝品的獎勵。有意思的是,一名很特別的戰俘——在第二次戰役中隨美國海軍陸戰一師行動的美聯社記者諾爾·弗蘭克,成了被志愿軍授予采訪權的“奧運會”記者和攝影師。
弗蘭克果然不負眾望,他在參與設計“1952年碧潼戰俘營奧運會”會標和宣傳畫的同時,其撰寫的第一手獨家新聞和報道更是震驚了世界,在美英等國引起了軒然大波,既向世人展示了志愿軍優待俘虜的文明之師形象,也讓志愿軍善待戰俘的政策深入到了“聯合國軍”的心中。此后,“聯合國軍”一旦被志愿軍包圍,抵抗意志不再像之前那樣堅定,主動投降的人數不斷增加。
這張志愿軍與美軍戰俘進行籃球賽的照片,也是出自弗蘭克之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