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期貨?期貨是標準化合同的金融衍生品,通俗來說,期貨是現在進行買賣,在將來進行交收或交割的標的物,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還可以是金融指標。
綜合多位業內人士的觀點,期貨主要包含三個特點:一是T+0交易:當日開倉的合約當日就能平倉,日內交易不受限制;二是保證金制度,即不需要支付合約價值的全額資金,只需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三是雙向交易機制:可以買漲也可以買跌來盈利。
隨著最近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國內期貨產品類型眾多。從目前看,主要可分為兩大板塊,分別是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
其中,商品期貨又可細分為金屬商品、能源商品、農產品等。金融期貨主要指傳統的金融工具,如股指、國債、利率、匯率等。
中信期貨相關人士對記者稱,“期貨市場的魅力在于進行交易只需繳納少量保證金,一般為合約價值的5%到10%,就能完成整個交易。這也意味著投資者可以小搏大,有可能用小資金就獲得較大的盈利;當然,一旦方向判斷錯誤,也意味著會出現更大的虧損。在發生極端行情時,投資者的虧損額甚至有可能超過所投入的本金。因此,對于穩健型投資者來說,必須安排好持倉比例,隨時準備追加保證金,以防止被平倉。”
另一家期貨公司研究部人士則對記者表示,“期貨最大的風險在于強平。一旦被強平,意味著投資者血本無歸,而做股票基本沒有賠光的,即使退市還可以到三板市場甚至有可能恢復上市。”
雖然近年來也有個人炒期貨大賺的案例,但期貨的風險不言而喻。去年4月,國際原油迎來史詩級暴跌,WTI原油期貨5月結算價格首次跌至負值,導致國內部分投資者出現大幅虧損。
多位期貨公司人士表示,期貨由于實行保證金制和強行平倉制度,從而使其更具有高收益、高風險的特點,因此不建議普通投資者參與其中,但機構可用來套期保值、對沖風險。
日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陸家嘴論壇表示,從成熟金融市場看,金融衍生品非常不適合個人投資理財,普通個人投資者參與其中,無異于變相賭博,損失的結果早已注定。(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