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轉涼,煤價也不斷攀升、價格屢創新高。據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9月上旬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變動情況,焦煤(主焦煤)價格為3750元/噸,較上期價格上漲600元/噸,漲幅19%;焦炭(二級冶金焦)價格為3619.9元/噸,較上期價格上漲376.1元/噸,漲幅11.6%。
對此,國家層面迅速作出響應,頻頻出手。關于能源保供穩價,國家發改委一日連發三文。隨著調控政策的升級,煤炭市場價格走勢能否企穩?
供給端增速整體低于需求端
近兩個月來,期貨市場上“煤炭三兄弟”(動力煤、焦煤、焦炭)價格大幅上行。截至9月27日收盤,焦炭期貨價格較7月累計漲幅超過31%,焦煤期價更是達到近50%的漲幅。動力煤期貨則從8月價格低位約750元/噸,到9月份最高觸及1094元/噸,累計漲幅約46%。
業內人士表示,煤價大漲的背后,主因是供需矛盾。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煤炭供給端增速整體低于需求端增速,供給方面,今年前8個月國內原煤產量累計同比增長4.4%,增速連續6個月下降,進口量同比下降10.3%;下游需求方面,今年前8個月總發電量、火電發電量、粗鋼、水泥產量累計同比增長11.3%、12.6%、5.3%和8.3%。
同時,煤炭庫存持續維持低位,截至9月14日,沿海八省電廠庫存1997.7萬噸,月環比下降12.75%,同比下降23.2%,為2019年以來同期最低值。9月動力煤環渤海港口庫存創年內新低。焦煤庫存持續維持低位,截至9月10日,焦煤總庫存2163.47萬噸,較上月同期下降0.6%。
保供穩價措施頻頻落地
對此,為切實保障國家出臺的一系列能源保供穩價措施落實落地、取得成效,近期,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聯合派出督導組,赴相關重點省份和企業、港口開展能源保供穩價工作督導。
據悉,督導工作以現場督導為主,重點督導有關省區、企業煤炭增產增供政策落實情況,核增和釋放先進產能情況,有關項目建設投產手續辦理情況,發電供熱用煤中長期合同全覆蓋落實情況,中長期合同履約情況,煤炭生產、運輸、交易、銷售環節價格政策執行情況,燃煤發電“基準價+上下浮動”市場化價格機制落實情況。
國家發改委強調,對捏造、散布煤炭漲價信息,惡意囤積、哄抬價格、合謀漲價、串通漲價等違法價格行為,將積極配合市場監管部門依法及時查處,努力保障能源市場平穩運行,為能源保供穩價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此外,在調低旺季電廠存煤標準方面,發改委發文指出,合理調節使用煤炭資源,做好煤炭保供穩價工作,有關部門要求完善燃煤電廠安全存煤制度,降低旺季電廠存煤標準,守牢7天存煤安全底線,有利于調動盤活庫存資源,穩定煤炭價格。電煤消費旺季原則上電廠存煤可用天數應保持在7-12天,用煤高峰期存煤上限不高于12天。
一德期貨動力煤高級分析師曾翔分析稱,電煤供應緊張有望進一步緩解,具體看來調低旺季電廠存煤標準有兩方面重要意義,一是降低燃煤電廠的補庫壓力;二是避免庫存相對富裕的電廠與庫存告急的電廠畸形惡性爭搶有限的煤炭資源,讓存量資源流向更急需的電力企業,均衡調配煤炭資源。
與此同時,生產端也在發力穩供給。近期,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采取多項措施,在持續淘汰落后低效煤炭產能的同時,有序釋放煤炭先進產能。其中主要包括,組織大型煤礦核增產能、支持露天煤礦接續用地等,全力保障今冬明春采暖季煤炭的安全穩定供應。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局長李云卿表示,根據去年的情況,對煤炭的生產供應各個環節都做了統籌安排和一系列謀劃,重要的民生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合理的用能需求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后期價格不具備持續上漲動力
對于未來煤炭價格的走勢,全國煤炭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10月以后,隨著南方天氣轉涼,空調制冷等用電下降,煤炭市場供需緊張局勢將趨于緩解。與此同時,伴隨著能源結構調整,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持續增長,煤炭后期價格不具備持續上漲的動力。
盡管如此,市場仍對煤炭價格不穩定表示擔憂。中國能源研究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董曉宇表示,長期來看,煤炭價格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隨著國內經濟恢復態勢的延續,同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趨勢尚未發生逆轉的情況下,煤炭價格保持高位會持續一段時間。同時,從煤炭需求角度看,下半年隨著水電貢獻的減少,火電的出力要求增長,發電企業補庫存的需求在增大,煤炭供應局面仍將持續偏緊的態勢,價格穩中有漲是大概率趨勢。
中信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近期政策密集落地,政策反復強調增產保供、提升中長期合同覆蓋率、大型煤企帶頭小幅降價以及“能源雙控”政策的落地執行,對短期市場情緒產生了負面影響。但保供政策完全達到效果還需要時間,預計行業供給緊張的格局年內難被扭轉,煤價整體維持高位。第三、第四季度煤價環比大概率上漲。(劉弋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