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后,國債期貨接連調整。技術上看,目前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已經下破60日均線,期貨成交持倉比顯示多空雙方分歧加大。分析人士表示,國債期貨已步入弱勢格局,后期料呈先跌后漲的趨勢。
“近期國債期貨調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能源短缺引發的商品價格普漲,加劇滯脹擔憂,是行情的重要推手。”一德期貨國債期貨分析師劉曉藝表示,除此之外,專項債供給壓力、美聯儲Taper實施在即、多國貨幣政策收緊均是行情的催化劑。此前多數投資者預計期債回調力度有限,但實際調整幅度超出市場預期,甚至開始轉空期債。
回顧三季度,光大期貨國債研究員朱金濤認為,債市運行的主線是7月意外降準,8月之后流動性進一步寬松預期落空。行情上國債期貨7月大漲,8月、9月高位振蕩。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3.1%下行到2.8%,之后振蕩反彈至2.9%。進入10月,央行回收節前投放的超量逆回購、大宗商品上漲帶來的通脹擔憂、專項債發行再次超預期提速,一系列利空因素導致節后短短3個交易日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累計下跌0.76%。
“國慶節后,國債期貨市場出現明顯的調整跡象。”海通期貨國債期貨研究員艾若曦介紹,具體來看,近期市場熱點問題是限產限電,雖然對居民端未調整電價,但是對企業上調電價后,企業會把電價上調成本轉移給終端居民,依然會對CPI產生間接的推動。電價上調只是一部分影響因素,更需要關注PPI高企導致其他生產資料價格向終端傳導。
“雖然經濟下行利多債市,通脹上行利空債市,但目前的主線是通脹,通脹壓力已經呈現上游向下游傳導的趨勢,并最終會制約政策放松,甚至會導致政策收緊。”艾若曦分析說。
后期來看,朱金濤認為,結構性寬信用政策疊加政府債超季節性放量發行,將推動社融觸底回升。一方面,8月以來,各類會議都聚焦寬信用。8月23日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之后,票據利率低位反彈,同時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已經落地,信用最緊時期已過去。另一方面,政府債融資方面,專項債不再預留額度到12月,發行集中到10月、11月,預計10月政府債凈融資在1萬億元左右,將比去年多增4000億元。
“三季度在寬信用預期不強、經濟下行預期較為一致的情況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多次沖擊2.8%尚且未果。四季度債券市場將聚焦寬信用的推進情況,隨著寬信用效果逐步體現,‘緊信用’轉變為‘溫和寬信用’,債券收益率上行風險加大,國債期貨易跌難漲。”他說。
“我們認為目前債市的基本面并沒有發生較大變化,短期利空集中釋放后,對于國債期貨可以更加樂觀一些。”劉曉藝說,一是當前基本面環境利多債市;二是本周密切關注10月15日5000億元MLF到期續作情況,以確認政策態度;三是市場預期11月初美聯儲正式啟動Taper可能性大,預計Taper落地后美債進一步上行空間有限;四是當前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已經回調至7月降準前水平,進一步下行空間可能有限,后期走勢相對樂觀。操作上建議逢低布多。
“考慮到通脹壓力并非短期能夠解決,全球主要經濟體也面臨寬松貨幣政策退出,債券市場的熊市或已開始。從時間上看,未來半年,通脹壓力能否真正緩解不得而知,明年面臨美聯儲加息周期的開始。從利率上看,目前10年期國債利率處于歷史偏低水平,不管是和美債利率相比,還是與國內的通脹壓力相比,都不具有投資價值。因此,債券會呈現先跌后漲走勢,目前顯然還是在下跌的過程中。”艾若曦說。(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