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油脂供給量有限,主要出口國家油脂庫存偏緊的大背景下,近日,進口大豆和棕櫚油到港量持續偏低,且美豆價格高企,不利于油廠的榨利。面對壓榨利潤的下滑,油廠一方面承受著成本高企的影響,另一方面還要面對國內豆油輪出帶來的進一步擠壓利潤的風險。此時,油廠和貿易商利用期貨工具來規避經營風險,無疑可以“柳暗花明”。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廣東廣西油廠普遍缺油,只能維持剛需走貨,很多企業棕櫚油庫存較低,豆油也只是中小包裝在走剛需。截至3月1日,豆油基差已經到了1500點的水位,棕櫚油基差到了1600點的水平。
中原期貨分析師陳昱允表示,對于油廠和貿易商來說,這個時候更多是以保生存為主,畢竟現在的行情處于比較極端的狀態,很多情況都超出認知,企業面臨許多風險,可以運用期貨工具,以套保的形式維持走量。
“過去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油料價格漲幅較大,并且基差明顯偏高。但如此高的估值下拿貨會有下跌的風險,遠月就更不敢做了,一旦出現拐點,下跌幅度會很大,因此多數情況是在可承受損失范圍內保證一定的市場份額,然后等有貨盡量做好套保,以穩為主,將損失降低至最低程度。”他說。
格林大華期貨高級分析師劉錦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中小貿易企業一方面可以采用訂單確定后再進行采購,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期貨市場建立虛擬庫存,在采購到現貨之前,通過期貨市場買入相應品種標的,待到完成現貨采購后再進行期貨方面的頭寸平倉,降低整體采購成本。
據她介紹,以2020年春節那次為例,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的初期階段,國內某油脂企業率先預判到油脂期價后續有大漲的可能,在盤面進行了積極的買入套期保值。疫情暴發后,各國海關通關緩慢,油料采購預期緊張,現貨采購難度增加,企業面臨著采購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侵蝕整體利潤空間。為此,該企業決定在鄭商所菜油期貨上建立虛擬庫存。
2020年2月4日,該企業在OI2005合約上逐步買入套期保值,建倉均價在7200元/噸。2月20日,現貨方面在采購到6000噸菜籽油,以采購價簽訂合同,采購價8000元/噸,同日期貨盤面價格7540元/噸價格平倉。此番操作下,期貨收益204萬元,現貨采購成本480萬元,綜合采購成本276萬元,采購價降低至7676元/噸。“通過建立虛擬庫存,一方面解決了企業現貨市場一時采購不到貨物的擔憂,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了采購成本。”劉錦說。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我國上市較早的期貨品種,油脂類期貨品種已經越來越成熟。許多國內規模以上的糧油企業都配備有專門的期貨團隊,通過期貨市場完成經營性風險對沖已經相當完善,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積極性十足。隨著場內期權產品的上線,在資金占用上也有了一定的優勢。未來期貨衍生工具會更加的豐富和完善,將為油脂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保障。(鄭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