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在供應隱憂的持續發酵下,紙漿市場強勢未改,期貨價格突破7000元/噸水平。與此同時,俄烏局勢的惡化令原本就薄弱的紙漿供應鏈雪上加霜,能源成本上行、木片成本和海運費暴漲持續影響著漿價。在外部壓力沖擊下,原材料價格大漲,使得國內下游紙品企業壓力陡增,如何應用期貨衍生工具對沖外部風險成為重要課題。
紙漿市場續寫供應端故事
自2021年11月以來,困擾紙漿市場的“供應故事”不斷上演,從去年10月底的盤面低位4692元/噸至今,漿價在五個月內漲幅逼近50%。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高琳琳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由于國內木漿主要依賴進口,特別是盤面交易的針葉漿,交割品幾乎都來自海外。在輸入性通脹與供應端擾動影響下,本輪漿價一路高歌猛進,趨勢形態良好。
從供應端擾動來看,據華融融達期貨分析師栗豐寧介紹,開年以來,全球針葉漿主產區供給擾動持續,加拿大洪災導致物流中斷,迫使該地漿廠停機降負荷,同時芬蘭UPM工人罷工事件仍在繼續發酵,目前上述供給擾動因素并未得到明顯改善,使得針葉漿價格走勢偏強。
與此同時,俄烏沖突短期加劇了紙漿供應的不確定性。據了解,俄羅斯針葉漿產能在全球占比約6%,俄針在中國針葉漿進口量中占比約13%,隨著俄烏沖突白熱化加劇,戰爭沖突下短期運輸預計將受阻。不過從長遠來說,在歐美對俄制裁的背景下,未來俄羅斯是否會加大出口紙漿給我國依然值得關注。
從目前來看,受到海外供給擾動及海運費問題影響,國內紙漿進口數據繼續下滑,海關總署在本周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2022年1-2月份紙漿進口量為526.1萬噸,同比減少1.3%。從下游來看,隨著節后下游紙廠陸續復工復產,當前國內主流港口紙漿庫存整體呈現去庫狀態。同時在漿價上漲壓力下,下游原紙企業積極落實2月份漲價函,并相繼發布3月份漲價函。
看向后市,高琳琳認為,從短期特別是未來1-2個月來看,紙漿的前期兩大驅動——輸入性通脹和供應問題將持續發酵,這將對盤面形成較強的支撐和推動作用,漿價或維持偏強態勢,易漲難跌。不過從中長期來看,做多的風險點在于運力的緩解以及貨物集中到港,整體上偏BACK的月間結構也證明了市場對于這一觀點的認同。
“當前外圍政治變局帶來全球性商品供應鏈危機,使得大宗市場加速脫本運行,全球市場通脹不斷加劇,宏觀是當前商品格局的最大變數,紙漿也是在變數中跟隨波動。”但是栗豐寧表示,當前紙漿下游行業利潤慘淡,市場開工預期有限,行業利潤結構傳導失效,因此漿價繼續上升空間有限,盤面還是關注政治局勢帶來的短期波動機會。
下游紙廠避險壓力增大
在外部不確定性加劇的影響下,紙漿市場價格漲跌已經成為常態。但是對于國內下游原紙生產企業而言,漿價的劇烈波動會對企業生產及利潤表現造成不小的沖擊,尤其是風險承擔能力低的中小造紙企業首當其沖。
國內某大型紙漿貿易商向記者表示,紙漿價格運行至當前價位上,對于成品紙而言幾乎倒掛,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甚至部分企業已經沒有利潤了。國內部分紙廠因為前期定了一些低成本的貨,綜合現在的現貨價格還是可以維持生產,但是對于前期沒有囤貨的工廠而言生產壓力就很大。
高琳琳告訴記者,面對紙漿的價格持續上漲,下游的龍頭紙廠由于具有強大的市場議價權,往往更容易轉嫁成本到終端。同時資金充裕的龍頭紙廠會囤有定額庫存的原材料去穩定生產,并且以年單、半年單的形式從漿廠采購紙漿,通過長協返點機制穩定原料成本。
與此同時,行業下游龍頭造紙企業的風險承擔能力較好,也受益于避險意識的不斷增強。記者了解到,當前一批造紙產業鏈龍頭企業積極探索套期保值、基差貿易等期現經營方式,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以紙漿期貨價格作為購銷合同價格基準,逐步形成價格管理、庫存管理等期現一體化的交易模式。該貿易商也表示,目前國內頭部造紙廠的避險能力相對較高,但是其他中小紙廠的套保參與度還是較低,這也使得兩者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對比頭部大廠對風險管控及成本管控的相對穩定,下游中小型紙廠的處境則截然不同,紙漿價格攀升極易對中小型企業的生產帶來沖擊。在成本上漲的背景下,下游中小型紙廠的利潤不斷被壓縮,行業利潤持續向上游集中。尤其是在整條紙漿產業鏈擴張的背景下,漿價的漲幅往往會超過紙價的漲幅,這使得下游紙廠利潤被擠壓殆盡,同時終端需求因為漲價逐漸交投清淡。結果就是,許多下游中小型紙廠在利潤清零或轉負的情況下無奈選擇拒單停機,這也意味著中小型紙廠的供貨量不再穩定。
高琳琳表示,在整個漿紙產業鏈中,下游的中小型紙廠因現金流薄而不敢囤積原材料導致抗風險能力較差,這就亟須通過參與期貨市場套期保值來提升抗風險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紙廠可以選擇在盤面價格合適時,逢低買入紙漿期貨進行套期保值,以降低原材料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也可以考慮使用期權工具進行避險。從而轉移風險、平滑成本,獲得自己的相對優勢。(董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