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伴隨近期鎳價大幅上漲,海外機構逼空中國不銹鋼巨頭青山集團的傳聞甚囂塵上。隨著倫鎳期貨暫停交易,此前卷入事件的青山集團回應稱,將用旗下高冰鎳置換國內金屬鎳板,已通過多種渠道調配到充足現貨進行交割。這意味著其被逼空的危機暫告一段落。
近期涉及鎳的公司股價大幅波動,相關公司紛紛回應其影響。在澄清影響后,華友鈷業、容百科技10日分別大漲逾7%和逾12%。
在連續兩日跌停后,華友鈷業9日晚稱,截至目前公司尚未出現被強制平倉的情況,風險可控。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情況正常,其在印尼布局的鎳鈷資源開發項目均正常推進,其中子公司華越鎳鈷年產6萬噸鎳金屬量紅土鎳礦濕法冶煉項目已順利投料試產。
浙富控股表示,公司當前尚未參與鎳期貨交易,當期鎳期貨持倉量為零,本次市場上炒作的“青山鎳”逼空事件與浙富控股沒有任何關系,公司各項生產經營與經營業績均不受本次鎳期貨事件的影響。截至目前,不存在任何因爆倉補保證金的情形。
格林美稱,本次鎳期貨事件與公司沒有關系,公司各項生產經營與經營業績均不受本次鎳期貨事件的影響;公司含鎳產品以月均價為計價準則實施買賣,短期鎳暴跌暴漲不影響格林美買賣計價體系;公司印尼鎳資源項目的建設運行不受本次鎳期貨事件影響。
容百科技通過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生產經營正常,沒有參與鎳金屬期貨交易。從上游資源供應商了解到,俄鎳部分歐洲長單還在繼續執行。
多位期貨公司人士表示,此次逼空事件,部分境外機構利用規則漏洞進行惡意操作,國內機構和產業公司應吸取教訓。未來應做大做強國內期貨市場,吸引更多國內外資金參與,同時進一步提升我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化水平,這樣才能真正避免類似事情的發生。(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