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樹。
濕有兩種,寒濕和濕熱。
濕熱我們講到了六一散,至于寒濕,也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方子,那就是藿香正氣散。
(相關資料圖)
夏天這么熱,怎么還會受寒?
因為熱,所以貪涼,過于貪涼,寒氣入體,必然會攻伐、折損我們的陽氣。夏天的空調啊冷飲啊瓜果啊,都可以是寒氣的來源。再一個,夏天體表的毛孔是張開的,相當于給外邪侵入打開了一條便捷的通道,在這種情況下,寒氣很容易就進來了。
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直接把寒濕帶到我們體內;一種是體內本身就有濕,外面的寒遇上內里的濕,里應外合,惹是生非。
因為感受寒濕引發的各種問題就可以用藿香正氣散,此方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制成成藥以后,有多種劑型可以選擇,在中成藥里屬于比較常用的一類。
藿香正氣散:廣藿香、白芷、陳皮、茯苓、大腹皮、紫蘇葉、厚樸、半夏、桔梗、白術、甘草
所用之藥大多偏溫,溫熱的藥物尤其擅長化解寒邪濕邪。
其中,藿香是最重要的,藿香這個藥總體上給人的感覺就是充滿正氣,就連它的名字都透露著凜然之氣,所以藿香能使人的正氣得到提升,自古正邪不兩立,那些入侵的邪氣歸根結底要靠正氣去瓦解。
藿香辛溫,發汗解表,從體表進入的寒濕之氣,在藿香的作用下,借著發汗的機會,又從毛孔散了出去。其次藿香可以入里,祛里濕。里,指的是中焦脾胃,有句話叫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藿香的藥性可以入脾,能夠把脾胃里的寒濕化掉。藿香還有止嘔的作用,夏天感受了寒濕之邪,往往會表現出嘔吐的癥狀,用點兒藿香效果是非常好的。
紫蘇和白芷發散風寒,起到輔助作用。茯苓和半夏祛濕,很經典的一個藥對。
陳皮、厚樸、大腹皮幫助行氣,濕氣會阻礙氣機運行,所以行氣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盡快消除氣滯帶來的脹悶感;一個是使身體里的濕化掉,氣行濕化。
桔梗開宣肺氣,肺氣通暢,全身的氣都能運轉起來,那些彌漫在身體里的濕氣隨之就被化掉了。
白術健脾祛濕,更擅長健脾,藿香也能起到類似的作用,二者加在一起健脾和胃,增強脾胃功能,讓脾胃有能力把濕氣運化掉,這是我們在對付濕邪的時候,要把握的一個根本性原則。
夏天吹了空調,喝了冷飲,吃了瓜果,身體感到不舒服了,或是腹脹,或是腹痛腹瀉,或是吐瀉一起,食欲不好,渾身發冷、酸痛,舌苔白膩,都可以服用藿香正氣散,選擇相應的中成藥制劑即可。有一些表濕,比如濕疹一類,最好用水劑,內服的同時,還能涂抹患處。
如果本身舌苔就偏白偏膩,說明寒濕是一直存在的,只不過夏天的特點導致我們更容易感受寒濕,外邪引動內邪,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可以在嘔吐、腹瀉等癥狀止住以后,吃上一段時間的參苓白術散,作為善后調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