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古代封建王朝后期似乎都存在著一個普遍現象"官逼民反"。秦朝末年,天下苦秦久矣,于是,陳勝、吳廣再被逼無奈之下,發動了反抗暴秦的農民起義。新朝末年,全國各地同樣爆發了很多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其中綠林、赤眉、銅馬等起義軍最有名。東漢末年,爆發了黃巾起義,也是官逼民反的結果。后世其他王朝幾乎也都是如此。然而,在元朝末年,卻有一人,被結怨的仇家誣告,被迫殺了仇家才舉兵起義,靠反復無常才稱霸一方,因為沒有野心,最后靠乞降才得以善終。
元末農民起義最早的其實不是韓山童、劉福通等人的紅巾軍,而是浙江東部靠販賣私鹽討生活的方國珍。方國珍是1348年開始起義;韓山童、劉福通、徐壽輝等人是1351年;張士誠是在1353年起義的。除了方國珍以外,其他起義軍都是有著自己的帝王夢,劉福通、韓林兒等人建立了"大宋"政權;徐壽輝等人建立了"天完"政權;張士誠則建立了"大周"政權;唯獨起義最早的方國珍沒有建立自己的政權,他起義的初衷只是想在這亂世之中能夠自保而已。
方國珍長得人高馬大,兄弟五人都是在海上靠販賣私鹽為生,他們家幾代人都是干這個行當的。元朝末年官府的壓迫雖然很嚴重,但是方國珍他們并沒有打算起兵造反,因為他們兄弟多,都很團結,所以生活上相比其他人,還比較過得去。原本打算安安心心的賣自己的鹽,可是事情卻自己找上了門。在1348年的時候,當地有一個叫蔡亂頭的人,在海上作亂,打劫過往行人的財物,于是當地官府就派人搜捕他們。原本這些事與方國珍無關,偏偏他的仇家為了打擊報復于他,跑到官府誣告方國珍是蔡亂頭的同黨。
方國珍一氣之下就殺死了仇家,反正橫豎都是死。于是,一不做二不休,與其他三個兄弟一起跑到了海上,聚集了幾千人舉兵起義了,專門打劫過往的船只,導致官府的海運被堵塞了。浙江行省的派行省的參政朵兒只班率軍前去征剿,結果不但沒有剿滅方國珍,還兵敗被俘。方國珍逼迫朵兒只班向朝廷請命,封方國珍為定海尉,沒過多久就正式起義攻打溫州。方國珍先后5次反叛,結果都接受了元廷的招安,最終被元廷封為行省參政。在這期間,當時還是元朝官員的劉伯溫認為不能這樣放縱方國珍,元廷根本就不聽他的建議。
在有元廷做靠山之后,方國珍先后控制了現在的寧波、溫州、臺州,成為了割據一方的軍閥。后來,浙江東部的張士誠也起兵反元了,方國珍還曾出兵攻打過張士誠。加上這次方國珍從起兵以來,那是連戰連捷。元朝要依靠方國珍保障海運,因此,就以高官厚祿拉攏他。后來,有一個叫張子善的人,曾勸率軍奪取江東、青、徐、遼海等地,以壯大自己的地盤。方國珍卻明確地告訴他:"我沒有那么大的志向"。此時的朱元璋還沒發展起來,如果他真的實施,也許元末起義軍的歷史進程說不定要改寫了。
后來,朱元璋攻取了金陵,進而拿下了金華,就派人出使方國珍,讓他歸順。方國珍在與眾人商量之后,覺得群敵環繞,朱元璋的部隊號令嚴明,又打不過他,不如暫時歸順,以待時變。于是,讓回復使者表示歸順,還獻上了大量的真金白銀及精美的絲織品。之后,更是請求把自己所占領的地盤進獻給朱元璋,還派兒子到金陵作質子。朱元璋直到時機還不成熟,為了穩住方國珍,把他的兒子送還,也沒有接收他的地盤,還給了很高的賞賜,以安方國珍的心。同時派人冊封他為福建省平章事,弟弟方國瑛為參知政事,方國珉為樞密分院僉事。方國珍只好稱病,不受冊封,只接受了平章的印章及誥命。
朱元璋知道后,就寫信告誡方國珍:"我開始認為你是識時務的豪杰,這才命你專制一方。你卻居心叵測,想探聽我的虛實便派你兒子來,想推卻所封官爵則自稱年老有病。歷來聰明者可轉敗為功,賢能者可因禍得福,你好好想想吧"。而方國珍根本就沒放在心上,認為朱元璋應該不會獲得最終的勝利。所以,元廷冊封他為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國公,他照收不誤,朱元璋寫給他的信看都不看。在朱元璋再次寫信告誡之后,又開始陪笑臉、送禮物了,可惜朱元璋開始不搭理他了。
方國珍在朱元璋與元廷之間,左右逢源,不顧手下的勸諫,多次反復自己的承諾。朱元璋在攻克杭州之后,開始出兵攻打方國珍,方國珍被打的一敗涂地,被迫無奈之下,派兒子向朱元璋乞降,寫朱元璋的降表很是可憐。最后朱元璋心軟,接受了他的乞降,讓方國珍到金陵當面謝罪。方國珍見到朱元璋之后頓首拜謝,被封為廣西行省左丞,但是,只享食祿而不上任。直到明朝洪武7年,方國珍才去世,在各地起義軍首領里,只有他靠乞降才得以善終。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