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廣電· 大象新聞記者 倪政偉? 實習記者 趙瑞
綠樹陰濃夏日長,又是一年瓜果飄香。在商丘永城芒山鎮張莊村的桃園,綠樹掩映下的紅桃飽滿水嫩,桃子長勢旺盛、飽滿成熟、白里透紅的果實掛滿枝頭,散發出陣陣果香。
6月21日,記者走進永城市芒山鎮張莊村村民張傳杰的桃園里,看到大片的桃樹郁郁蔥蔥,樹上大大小小的果實簇擁在一起,壓彎了枝頭,密密匝匝,惹人喜愛。種植戶張傳杰正帶領著工人們在桃林間來回穿梭采摘成熟的桃子,到處是一派繁忙豐收的景象。
【資料圖】
“我們桃園的桃有七八個品種,有沙紅、突圍、中油4號、中油9號等,目前賣的這個品種就是突圍,它的特點就是大,一個桃就有半斤,還紅,吃著也甜,耐放,這個桃拉到外邊一個月它都壞不了。”張莊村種植戶說。
種植戶們介紹,張莊村今年的鮮桃產量豐收、品質優良,自6月10日左右,桃子陸續進入成熟期,每天都會有外地的經銷商來收購。從早上四五點開始,種植戶和工人們就開始在桃園忙碌,采摘、搬運、分揀、裝箱……呈現出一派產銷兩旺的豐收景象。
在張莊村的鮮桃交易市場,記者看到果農把剛摘的一筐筐鮮桃送到來此收購的水果經銷商手里。一名水果經銷商表示,目前,根據桃子的質量,收購價格為每斤3元到6元不等。據悉,每天將有2萬多斤桃子從這里運送出去,被銷往北京新發地、武漢、浙江嘉興、江蘇無錫、鹽城等各大城市。?
永城市芒山鎮鮮桃種植歷史悠久,已經有20多年的時間了,芒山鎮為國家AAAAA級景區,號稱“豫東平原一點高”。村民以優越的地理位置,在根據結構種植優化,農民選擇了利用周圍的大面積山地大量種植水果,目前該村有種植戶200多戶,種植人數2000余人,桃樹種植數量達900多畝。
近年來,他們不斷優化桃樹樹種,采取有機種植模式,極大提升了果品質量,小桃子成了附近村民的致富果。同時,積極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通過合作社的形式積極與村民開展合作種植,不僅幫助周邊農戶銷售產品,還有效解決了周邊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
“俺種了近10畝的桃樹,今年的桃樹產量還可以,畝產在1萬斤以上,桃子又大又甜,價格合適,每畝凈收入1萬余元。”種植戶臉上洋溢著主收的喜悅。
近年來,永城市芒山鎮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從結構調整、產業規劃、技術指導等方面幫助、鼓勵農民因地制宜搞特色種植養殖,增加群眾收入,助力鄉村振興。張莊村村民結合自身優勢,不斷引進新的桃樹品種,大力發展“桃園經濟”,成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重要引擎。同時,芒山鎮積極引導群眾發展果樹種植業穩定增收,并下大力氣挖掘本土文化、鄉風民俗、村落歷史,實施“農業+文化”“農業+旅游”等多業態模式,探索推進鄉村振興的芒山路徑。
張莊村村支書張學義表示:“好技術才有好產品,好產品才有好銷路,才能讓農民的腰包不斷“鼓起來”,才能富民增收。張莊村兩委每年都要聘請農業技術專家走進田間地頭,為特色種植把脈問診,從規劃布局、品種選擇、技術支持等多方面對果園經濟進行扶持。”
在永城市有句俗語叫“一畝園十畝田”,就是說種植一畝水果的經濟收益可以頂種植十畝糧食的收益。通過水果種植可以讓傳統農業的產出擴大十倍至一百倍甚至更多,促進了農村美、農民富、農業強的一片繁榮景象,促進了農民就業,更促進了產業融合發展,為助推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保障。瓜果豐收的好季節不僅為桃園帶來了好收益,也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增收致富的好門路,有效解決了周邊村民的就業問題,讓群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發展桃園產業所帶來的好處。
張莊村駐村選調生、黨支部書記助理黃猛猛經常與村兩委一起,深入田間地頭,走進桃園,走到種植戶身邊,了解果農的實際需求,包括銷售、果子采摘、運輸方面的問題。黃猛猛表示,自己將會利用好工作優勢,幫助果農們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多種方式增加果子的美譽度、品牌知名度,從而擴大了桃子的銷售范圍,也一定程度上提高銷售價格,幫助果農們實現收入的增加。
編審:盧超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