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據南方+記者從支付寶方面了解到的上半年數據顯示,自1月份恢復通關至今,每天有數百萬人在粵港澳大灣區跨城通行,居民消費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消費金額的140%。而港版支付寶AlipayHK則顯示,香港人第二季度到內地消費金額和筆數環比飆升超3倍,顯示跨境通行趨于頻繁。灣區人氣重新回歸,出行、消費數據半年內呈現階梯式上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數據顯示,自恢復通關以來,灣區出行迎爆發性增長。使用支付寶交通出行服務次數,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53%,每天有數百萬人在粵港澳大灣區跨城通行,居民工作、商務、求學、旅游、交流學習往來更加頻繁。
灣區出行創下“高流量”,也帶來了軟硬聯通建設的提速發展。1月8日恢復通關當天,深鐵集團發布消息稱,乘客可以使用深圳地鐵、AlipayHK(港版支付寶)、支付寶中的任意一個App,即可在深圳地鐵或香港港鐵的重鐵網絡刷碼乘車。到了6月初再傳好消息,深港公交也實現了乘車掃碼互聯互認互通。至此,粵港澳大灣區可掃支付寶乘車城市已增加至9城。
交通的通達、人氣的回歸,也帶來了消費數據的穩定增長。據支付寶統計,2023年上半年,灣區居民消費增長態勢穩定向好,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消費金額的140%。灣區居民消費中,零售消費、餐飲消費和電商消費三個行業構成大頭。
今年以來隨著各地的放開,貿易往來和出境游率先激發了港澳地區的消費新活力,澳門、香港兩地消費規模同比去年增幅最高,此外大灣區內同比增幅最高的top3~top5城市分別是珠海市、佛山市和深圳市。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指出,從今年上半年灣區出行、消費的數據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屬于“雙向奔赴”,從過去內地居民單向奔赴港澳購物,到如今港澳居民掀起回內地熱,軟硬聯通建設為居民便利往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2023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其中包括: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加快建設“數字灣區”,實現灣區政務通、營商通、要素通。
對此,馬向明表示,“數字灣區”建設需要回歸到人的使用,如今,移動支付和一碼通行已經解決了灣區居民出行、消費便利化的問題,除了這兩個場景,還可以考慮居民文化消費、指尖辦事的互聯互通,讓“一碼通灣區”推廣至更多灣區線下場景。
南方+記者 葉丹
【作者】 葉丹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