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風中的廠長:為什么我身邊這么多給力副總,離職創業都不太行,他們都是沉淀多年,隨便哪里打工都能拿 50w + 高薪的人才,創業的收入為什么連打工都不如,甚至虧損,我分析了一下,幾方面原因:
1. 高估個人能力,低估了平臺的重要性,在我這里做業務能起來,最大的原因是我們是一個體系,這個體系最重要的是源頭產品開發,然后是包裝營銷組合拳,然后才是銷售,再后面是客戶維護搞關系。
很多銷售出身的副總帶著客戶走,沒考慮到前面兩個環節,而客戶大多數沒有忠誠度,關系再好也沒用,主要看價格和款式的,沒有產品開發創新,那就是不斷卷價格。
2. 高估自己的精力,創業后為了省錢,身兼多職顧此失彼。我這邊因為堅持業務和跟單分開。副總一直抱怨我成本高,他們喜歡一條龍這樣可以多賺點,問題是人的精力有限的,我的理念是把人才解放出來,雜活讓別人做,普通能力的人干雜活。人才干核心創造效益。他們連驗貨跟單都舍不得請,每個月雖然能省個萬把塊,累的跟狗一樣,銳氣都被消耗完了。
3. 本身行業紅利期已過,我們這個行業屬于傳統的不能再傳統的,不是實業興國,而是嚴重過剩,低價內卷,前幾年外貿給力又開出好多新廠,新外貿公司,小王小李變成了王總李總,蛋糕就那么大,多了一倍的人來搶,自然很多人要餓肚子。
4. 大環境,現在外貿和電商都不好做,外貿歐美消費市場不行,大客戶都在縮減訂單;電商極度內卷,而且電商有內容化的趨勢,你們有沒有發現純靠老的打法,去做搜索流量,去做直通車推廣,越來越差,同質化嚴重。現在做的好的小老板,只有兩種:一種產品給力,一種內容給力。至于運營,已經越來越自動化了。產品好的話,直通車智能比人工還高效。靠以前那種一招鮮吃遍天已是過去式。
可能你們也會笑我,我傳統業務也不咋地,還忙的跟狗一樣,其實不是,我一直在升級,現在我身邊副總,合伙人的水平,遠高于之前,都是商場打拼過,腦子異常通透的,這些年雖然是賣貨,包括小紅圈,其實為了沉淀,沉淀優質供應鏈,沉淀優質合伙人。我不急著賺錢,我有耐心,可以磨很久,水到才能渠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