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是被動股票型基金,是以特定指數為標的指數,并以該指數的成份股為投資對象,通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此追蹤標的指數的基金產品。這類產品有費用相對較低、業績透明度較高、有效規避非系統性風險、受人為影響較小等諸多優點。
對于資金量有限、選股能力弱的投資者來說,購買指數基金無疑是買入一攬子優質股票的最便捷方式,門檻最低可至1元。股神巴菲特給普通人的投資建議也是持有指數基金,而不是所謂的股票、對沖基金等。
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基金總體平均收益率為2.04%,而指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達到2.26%,高于同業平均。
指數基金包括傳統指數基金、ETF基金、ETF聯接基金與指數增強基金。對比來看,ETF基金與ETF聯接基金的費用往往是指數基金中最低的;跟蹤誤差方面,ETF最小,其次是ETF聯接基金與傳統指數基金,與標的指數偏離度較大的是增強指數型基金。值得一提的是,指數基金的參與門檻很低,在二級市場上買賣ETF基金,最小買入單位為1手(即100份基金份額),最小賣出單位為1份,場外交易ETF聯接基金、傳統指數基金和指數增強基金的最低申購門檻甚至可低至1元,投資者完全可以實現“閑錢投資”。
業內人士提示,在選擇指數基金時,流動性是很重要的因素,建議投資者優先選擇大平臺旗下的規模大、流動性好、日均交易量較高的指數基金。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選擇指數基金時,與新成立的相比,更建議投資者關注“老基金”。此外,指數基金過往業績也能提供很好的參考,不建議投資者購入歷史業績相對較差的產品。
另外,如果投資者風格更為積極,想要獲取比目標指數更高的收益,可以考慮增強型指數基金,基金經理會對這類產品進行微調,不會完全按照目標指數成分股來配置股票。(記者 詹鈺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