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家長帶娃到科普教育館一邊玩一邊學垃圾分類,已成為深圳市民的一種綠色生活“新時尚”。昨天,記者從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獲悉,從2020年至今,深圳21座垃圾分類科普教育館已累計吸引11萬余人次參觀,成為向廣大市民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知識的“網紅點”。
近期,光明區生活垃圾分類教育體驗館(新館)開館,接受預約。據介紹,光明區生活垃圾分類教育體驗館的建設堅持綠色環保的理念,本身即是一座廢棄廠房再利用的“代表作“,占地面積560平方米的超大空間,墻壁、地板都保持著毛坯房原有的水泥色,內部的陳設也極為“樸素”,全部是舊物回收再利用制作而成。走進體驗館,這里不僅有環保知識宣傳、垃圾分類案例展示、“再生”藝術展示等“視覺沖擊”,還融合了趣味實驗、多樣科普互動、培訓宣教等“沉浸式體驗”,讓參觀者能循序漸進全方位輕松學習垃圾分類、綠色環保等知識。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宣教部部長黃志斌說,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城市人口高度聚集,深圳生活垃圾產生量快速增長,垃圾管理面臨重大挑戰。為了將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工作送到市民身邊,近年來,深圳陸續建設垃圾分類科普體驗館,截至目前,共有21座體驗館可以對外開放,提供預約參觀服務。
想參觀的市民可通過關注“美麗深圳”微信公眾號,打開便民服務,選擇垃圾分類,便可進入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教育館參觀預約系統,選擇所在轄區的科普教育館,即可查看場館詳細信息。工作人員提醒,預約參觀前,市民需電話確認場館是否開放,同時遵守疫情防控相關規定。
2020年9月1日,深圳正式實施《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生活垃圾實行四分類,進入強制實施階段。目前,深圳生活垃圾量達34367噸/日,其中,垃圾分類回收量9115噸/日,市場化回收再生資源約7300噸/日。(記者 文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