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姑蘇古城水資源豐富,水文化底蘊深厚。7月12日,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黨工委書記、姑蘇區委書記方文浜率隊實地查看古城水資源現狀和水上旅游情況,要求主動擔當作為,加快水上旅游線路開發,做活古城“水文章”,推動古城保護與有機更新,助力打響“江南文化”品牌。姑蘇區領導謝強、單杰參加調研。
方文浜一行乘船從單家橋到泰伯廟。這條水上游路線不僅串聯起了桃花河、倉橋浜、中市河、單家橋等河道和橋梁,還途經桃花塢、泰伯廟等景點,沿線河道縱橫交叉、百姓依水而居、街坊臨河而建。方文浜邊聽、邊看、邊問,詳細了解古城“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
目前,姑蘇全區共有各級河道180條,總長度約240公里,構成了完整的河道水系網絡,水面率達9.5%,河網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2.82公里。以干將河為界,古城水域可分南北兩個區域。北部區域主要有:山塘河、西中市河、東中市河、桃花塢河、西北街河、東北街河、平江河等諸多河道,水網密布、通航條件較好,且能夠串聯起平江、山塘、閶門、拙政園、怡園等5個歷史文化街區及蘇州博物館、耦園、寒山寺、楓橋、留園、虎丘等古城景點。南部區域主要有十全河、官太尉河、學士河、道前河等幾條河道。
豐富的水資源是古城發展旅游的一個獨特優勢。伴隨著環古城綠化、旅游、交通規劃的實施落地,加上古城沿河沿街傳統風貌保持較好,姑蘇區水上旅游資源的優勢日益凸顯。目前,古城水上游主要由3家公司運營,共有72條船,有古運河觀光游、暢游古運河、山塘河觀光游、平江河手搖船、美食專線及船餐等多款水上游產品。
在實地查看后,方文浜強調,蘇州古城歷史悠久,古城水巷不僅承載了城市的文脈和生態功能,更與古建老宅、街巷構成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保護區一定要主動擔當作為,要做活古城“水文章”,重塑精致風雅的水城生活空間,助力打響“江南文化”品牌。接下來,保護區將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快推動水上旅游線路開發,串聯沿線景點,以水上游帶動全域旅游發展;進一步更新優化沿岸建筑物、街巷等,營造良好的濱水景觀風貌;分期分片推進沿河古建老宅的征收,逐步讓沿河古宅恢復歷史原貌、煥發新的歷史文化價值;倡導沿河居民、商家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有效減少沿岸生活垃圾,共同維護古城水環境。
目前,保護區關于進一步提升古城水上旅游的相關方案正在抓緊制定中。(記者 周曉青 通訊員 楊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