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裝修全毀了,板材都發霉了。”近日,浙江省臨海市的李先生情緒激動地向臨海市市場監管局投訴。
據了解,李先生前不久購置了一批某品牌的歐松生態板,安裝一段時間后,發現頂部和墻面的部分板材表面發霉了。由于這批生態板用于基層,如果今后被包裹在里面繼續發霉,后果則不堪設想。更重要的是,部分基層板已被電視墻包裹,內部是否發霉也不清楚。
發霉板材。資料圖片
臨海市市場監管局接到投訴后,第一時間前往被投訴的商家進行檢查。商家表示,自己的板材確實沒有問題,同時拿出了之前給李先生看的相關檢驗報告。報告中明確標出“含水率”“24h水厚度膨脹率”“甲醛釋放量”等指標均合格。
隨后,執法人員來到李先生家中進行調查,發現部分上墻的歐松板出現褐色霉菌。考慮到除了板材質量,還存在安裝環節的隱患,執法人員通過李先生聯系到了負責裝修的公司負責人胡先生及木工師傅。木工師傅在現場表示,基層板材都是正常安裝的,不存在什么安裝問題及隱患。執法人員通過現場檢查,也發現發霉地方并不在窗戶、衛生間附近,發霉的原因暫時難以確定。
臨海市市場監管局直接聯系了該品牌生產廠家所在地的德清縣市場監管局,希望其協助調查及調解。廠方第一時間應德清縣市場監管局要求,安排技術人員到李先生家了解情況,廠方技術人員認為,該地區在安裝的時候,剛好趕上了梅雨季節,空氣濕度過高,確實存在發霉的隱患。
隨后,臨海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德清縣市場監管局展開調解工作,德清縣市場監管局與廠方負責人進行了多次溝通,核算了此次發霉產品的原材料成本,對于發霉問題,希望廠方能積極處理,在能力范圍內給消費者相應的補償。同時,臨海市市場監管局再次上門找到經銷商和裝修公司,通過之前的消費投訴案例講解,希望雙方站在消費者的立場,通過協商方式,最大程度地挽回消費者的損失。
最終,經過長達一個月的調解,三方與消費者達成一致意見,生產商、經銷商、裝修公司表示,同意通過協商方式,即生產商補償李先生人民幣3萬元整,經銷商放棄原貨款,并免費提供裝修所需的新歐松板及石膏板,木工師傅提供免費木工服務,幫助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7萬余元。
臨海市市場監管部門在此提醒消費者,在選購建材家居商品時,務必要選擇正規渠道的商品,并記得索取正規票據,妥善留存。同時建議消費者選擇有合格資質的裝修公司進行裝修。若出現消費糾紛問題,要留存好相關照片證據及票據,及時向有關部門投訴舉報,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鄭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