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賣出貨的不算什么,物流能到的才算成功賣出去!”這是最近很多電商平臺店主的感嘆,而“能到嗎?”“能等嗎?”,也成了電商平臺的客服和買家之間最高頻率的對話詞條!
最近的網購平臺出現的一個有趣現象就是:決定購物成功的不是價格因素,物流到達效率成了買家下單的最重要原因。為此,記者也從菜鳥、順豐等方面了解到,目前運力正在慢慢恢復,建議大家購買時看好發貨地址,盡量避開疫情地倉庫發貨,方便商品更快到達。
最近網購最高頻對話你知道嗎?
消費者:能到嗎? 客服:能等嗎?
最近,王女士在平臺上買了一把指甲鉗,下單付款沒多久,就被客服告知因為發貨倉所在地有疫情出現,可能會暫時無法送達,是否愿意等待?沒辦法,王女士只能選擇退貨。“在此之后,我網購都會提前詢問能否及時到貨或者發貨,客服也會開門見山地問我‘能等嗎’,要是我回復不能等,他們就會建議我不要買了。”王女士說。
近期,由于物流快遞配送情況復雜,“能到嗎”“能等嗎”成為消費者和平臺客服不約而同的溝通新流程,更是一道“必答題”。對此,作為杭州一家蘇寧易購店經理的沈先生深有感觸,“之前由于倉庫被封,很多貨物耽擱在路上,消費者投訴和退貨的信息一下子變多,我們也比較焦慮,因為現在很多顧客都不太愿意多等些時候。所以現在我們在銷售前都會提前和顧客說清楚,如果不能等的話,建議暫時不要購買。”
理性理解 消費者默默選擇退貨
快遞小哥建議:下單前看清發貨地
“3月23日我在網上買了一支睫毛膏,3月26日以后物流信息就不再更新,想想現在確實大家都不容易。”于是,金女士默默選擇了退貨。同樣,市民小靜也一樣選擇了主動退貨,“因為剛剛搬了家,工作又忙,我下單了一些零食。將近一周的時間里,眼睜睜看著物流信息顯示在蕭山中轉部、杭州市區二分部和杭州未來科技城之間溜達,4月10日我發現它竟然又轉回了蕭山中轉站,其實樓下小店里買也是可以的,就是貴一點。”同樣,小靜也選擇了退貨,在線下門店購買了一些零嘴。
當然也有幸運的,為了在周末自制熱騰騰的飯菜,95后姑娘小濱4月5日在平臺上下單了一口多功能一體鍋。發貨地在嘉興,原本網頁預測7日就會到貨,結果到了4月8日物流仍停留在已攬件界面。不甘于這樣無望地等待,小濱選擇主動通過淘寶和菜鳥兩個APP與賣家和快遞方取得聯系,在多次催促后,快遞方終于回應,表示會補上物流信息,并盡快送達。4月10日,小濱驚喜地突然發現快遞信息更新了,并且快遞員已經走在配送的路上了。陸陸續續地,也有不少網友在微信朋友圈里曬出快遞“挪窩”的截圖,一時間,“快遞動了”的喜訊在社交平臺上傳播開來。沉寂了多日的快遞,終于向自家門前邁進了一步。
為此,也有快遞小哥向記者表示,“因為中轉站被封、配送人員減少等原因,快遞配送的速度不可避免地變慢了,近期快遞貨量也下降了10%-20%左右。”另一家快遞公司的小哥就最近自己的投遞經歷總結了一下,建議網友們關注一下,如果下單商品是山東、河南、江西、廣東、成都和上海等地倉庫發貨的,可能要做好耐心等待的準備,提前與賣家客服溝通好,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實習記者 高金紫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