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邯鄲學步》的故事寓意和道理是做學問和做人一樣,如果一昧去學習別人和模仿別人,生搬硬套不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終的結(jié)局只有一個,那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2、故事為戰(zhàn)國時期,燕國壽陵有個少年,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勢很漂亮,便來到邯鄲學習邯鄲人走路。
3、結(jié)果,他不但沒有學到趙國人走路的姿勢,還把自己原來走路的姿勢也忘記了,最后只好爬著回去。
(資料圖)
4、擴展資料:邯鄲學步這個成語也作“學步邯鄲”。
5、比喻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
6、邯鄲學步中,這位壽陵少年的學習熱情是可嘉的,但他不是根據(jù)自己的原有條件,取人之長,因時制宜,而是生搬硬套,亦步亦趨,所以結(jié)果是失敗。
7、學習別人的長處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學習的方法一定要適合自己,要實事求是。
8、邯鄲學步講的是戰(zhàn)國時期,燕國壽陵有個少年,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特別優(yōu)美,于是不顧路途遙遠,來到邯鄲學習當?shù)厝俗呗返淖藙荨?/p>
9、結(jié)果,他不僅沒有學到邯鄲人走路的姿勢,還把自己原來走路的姿勢也忘記了,最后只好爬著回去。
10、邯鄲學步的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做事不能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
11、這樣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yōu)點和本領(lǐng)也丟掉。
12、擴展資料邯鄲學步成語拼音:hán dān xué bù成語解釋:邯鄲:戰(zhàn)國時趙國的都城;步:邁步走路。
13、步伐;相傳戰(zhàn)國時趙國人走路的步伐、姿勢特別優(yōu)美大方;威武好看。
14、燕國壽陵地方有幾個年輕人結(jié)伴到趙國去學習邯鄲人的走路姿勢。
15、結(jié)果不但沒有把趙國人的走路姿勢學到手;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去。
16、比喻模仿別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丟掉了。
17、邯鄲學步的道理: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連自己原來會的東西都忘了“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都強調(diào)胡亂模仿別人,“邯鄲學步”強調(diào)學習別人的忘掉自己的;“東施效顰”強調(diào)生搬硬套。
18、邯鄲學步,也作“學步邯鄲”。
19、比喻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
20、擴展資料:邯鄲學步成語典故【出自】: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21、----《莊子·秋水》邯鄲學步故事譯文:趙國都城邯鄲的人,擅長行走,不僅步子輕快,而且姿態(tài)也非常優(yōu)美。
22、燕國壽陵有個少年,千里迢迢來到邯鄲,打算學習邯鄲人走路的姿式。
23、結(jié)果,他不但沒有學到趙國人走路的樣子,而且把自身原來走路的步子也忘記了,最后只好爬著回去。
24、邯鄲學步》的故事寓意和道理是做學問和做人一樣,如果一昧去學習別人和模仿別人,生搬硬套不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終的結(jié)局只有一個,那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25、故事為戰(zhàn)國時期,燕國壽陵有個少年,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勢很漂亮,便來到邯鄲學習邯鄲人走路。
26、結(jié)果,他不但沒有學到趙國人走路的姿勢,還把自己原來走路的姿勢也忘記了,最后只好爬著回去。
27、擴展資料:邯鄲學步這個成語也作“學步邯鄲”。
28、比喻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
29、邯鄲學步中,這位壽陵少年的學習熱情是可嘉的,但他不是根據(jù)自己的原有條件,取人之長,因時制宜,而是生搬硬套,亦步亦趨,所以結(jié)果是失敗。
30、學習別人的長處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學習的方法一定要適合自己,要實事求是。
31、邯鄲學步的道理: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連自己原來會的東西都忘了“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都強調(diào)胡亂模仿別人,“邯鄲學步”強調(diào)學習別人的忘掉自己的;“東施效顰”強調(diào)生搬硬套。
32、邯鄲學步,也作“學步邯鄲”。
33、比喻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