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6月26日,記者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陜西西安西郊相繼發掘出魏晉至明清時期墓葬1200余座,極大豐富了對應歷史時期的考古學研究資料。陳家寨墓地清理出北朝隋唐時期中小型墓葬581座,其中發現的隋代小型墓葬可補學界對小型隋墓葬制葬俗與空間分布研究的認識之闕;三民墓地發掘出西晉至隋唐時期中小型墓葬280余座,其中宮人墓57座,墓葬均為單人葬,部分墓葬見有貝殼、銅鏡、玉石飾品和黛板等女性妝扮用品。
考古人員分析,此次發現的墓葬應系唐初宮人墓,該墓地首次明確了墓葬排列方式,進一步確定了宮人墓地的分布范圍及其埋葬序列;賀家墓地發現一座長斜坡墓道雙天井磚室壁畫墓,根據墓志銘記載,墓主康比比,或為粟特人,葬于開元四年(公元716年),為唐長安城西郊目前發現最早壁畫墓。
綜合既往考古工作成果,西安西郊主要以隋唐時期中小型墓葬為主,墓主身份以城西庶民小型墓葬為主體,以宮人墓、宦官墓和番人墓三個特殊人群為特色,兼有中低階武官墓葬。(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潔、張哲浩)
來源:光明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