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綏芬河紅色國際通道紀念館原本陳舊的道路一夜之間煥然一新。是的,一夜之間,舊貌換新顏,12000平方米的紅色路面,成為最炫目的景點,宛如一條紅色綢緞,與白色大樓相得益彰,讓紅色教育基地“紅”上加紅,重走紅色道路的教育意義更加突出,中國紅成為這個中國北方邊貿重鎮的重要代名詞。
一夜“走紅”,不是魔術師的杰作,也不是畫家的創意,而是山東高速交建集團與黑龍江交投工程建設公司“鐵軍遇鐵軍”戰略合作第一步的佳作,是科技創新成果積極轉化的成效,是交建集團施工隊伍放棄節假日與家人團聚、不眠不休日夜奮戰的結果。
山東速度的背后是山東高速交建人的辛勤付出
4月30日,交建集團接到綏芬河紅色路面鋪裝項目開工通知,要求5月7日上午7時必須完工。該工程位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綏芬河市,是綏芬河市為迎接建黨100周年,專門在綏芬河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綏芬河紅色國際通道紀念館打造的特色紅色道路,工期只有以往類似項目的三分之一,是傳統施工手段無法實現的。
面對這項艱巨的緊急任務,交建集團迅速集中力量配備原材料,組織調度35名施工人員、5名管理人員、8臺施工車即刻前往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綏芬河,經過30多個小時的長途跋涉于5月2日凌晨抵達現場,到場后不停歇立即進入作戰施工狀態,經過24小時搶工圓滿完成場外3000余平方米新型環保改性高分子聚合物紅色路面鋪裝和場內8000余平方米路面水性噴涂。隨后,又積極響應綏芬河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將場內也改為新型環保改性高分子聚合物紅色路面鋪裝的要求,克服大雨、寒冷等不利因素,緊張籌備、運輸原材料之后,再次晝夜奮戰24小時,于5月7日凌晨3時左右順利完工。
當地政府部門對該工程的實施效率,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施工隊伍的擔當作為、無私奉獻,以及路面視覺效果給予了高度贊揚。
管中窺豹 從一名硬漢到一群硬漢
5月初,山東已經有了夏天的感覺,黑龍江卻仍停留在冬天,尤其是深夜更是徹骨的寒冷。在轟鳴的機器和忙碌的工人當中,站著一個人,他的名字叫林建賓,是山東高速交建集團濰坊分公司綏芬河紅色路面鋪裝工程項目經理。也是在那個時刻,左手支著一根細木棍,上面掛著一個點滴瓶,瓶子晃晃悠悠且被寒冷的空氣凍得冰涼,而右手卻在不停的伴隨著語言進行業務要領的講解。
這個典型的山東漢子,現場指揮一絲不茍。
有著豐富的工程管理經驗的林建賓,對工程項目極為熟悉,面對工期緊張、任務艱巨的情況,他深感責任重大。在很多工人們的記憶中,他總是一刻不停歇的指揮調度,和施工人員共同作業,在寒風中忙碌的揮汗如雨。冷熱交替加上過度操勞,林建賓扁桃體發炎,頭痛欲裂,醫生建議他立即休息,但他深知項目是交建集團開拓黑龍江市場的第一個項目,意義十分重大,絕對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而耽誤。于是,林建賓請醫生給他開了一些藥先暫時緩解病痛,邊打點滴邊繼續指揮現場。
綏芬河市委的一名管理人員將林建賓扛著點滴瓶帶病工作的背影發到了工作群里,看到者都陷入了沉思、感動和鼓舞中。“我沒有什么了不起的,這都是我應該做的,大家都很辛苦,但我們相信前方是一片光明,我們在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 林建賓的話擲地有聲。
林建賓只是這個“硬漢”群體中的一名代表,項目背后還有著一隊“交建硬漢”,他們緊密有序、高效銜接的組織能力,先進環保、行業領先的技術優勢,晝夜奮戰、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高效完工,創造了彩色路面鋪裝的傳奇。
黑科技運用 技術水平不一般
紅色路面工程所使用的新型環保改性高分子聚合物彩色路面鋪裝技術,是山東高速交建集團與全球五百強陶氏化學的合作研發項目,在全球具有唯一性。路面色澤明快,破解了極寒地區無法開展傳統施工作業的難題,能夠大幅縮短工期,保色時間較傳統工藝提升3倍,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傳統彩色瀝青路面的4%,真是實現了綠色環保、高速高效。
正是憑借先進的技術水平,山東高速交建集團邁出了開拓黑龍江市場的第一步,為后續深入進軍外部市場打下了堅實基礎。下一步,交建集團將通過不斷研發創新、產研結合,持續優化高性能環保道路標線涂料、新型環保高分子彩色鋪裝材料、水性環保重防腐涂料、市政環保材料等為主的八大類綠色交通特色建材體系,提升施工工藝,突破傳統以人力為主的施工作業模式,實現數字化施工,促進交通涂料的環保、節能、持久、耐用,為交通涂料的行業發展貢獻新的力量。(記者 朱貴銀 張頔 通訊員 黃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