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退役電池回收產業發展問題,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聽到不同的聲音。
有些企業稱退役動力電池大量流入小作坊,帶來安全和環保隱患,強烈呼吁出臺相關政策嚴加監管。
有的企業則認為,任何一個新興行業都有一個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如果用行政力量去保護極少數企業,會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在實際操作中,不應排斥小作坊等企業的存在,可加強監管篩選淘汰,讓一些合規合法的企業參與產業鏈的分工,發揮它們靈活性的特點,更好促進產業鏈內合作。
作為一家發展迅猛的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深圳杰成鎳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給行業提供了另一個“范本”。
深圳杰成鎳鈷新能源成立于2012年,創始于深圳龍崗一棟農民房,不到10年成長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并獲得環評資質及國家溯源平臺梯次及再生雙接口。目前總部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國際低碳城,惠州、珠海分別布局鋰電池拆解基地和冶煉基地。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深圳杰成鎳鈷新能源主營鋰電池(廢舊數碼類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動力型鋰電池),鎳電池梯次利用、拆解及提煉。電池月回收量達8000萬只,廢鎳廢鈷月處理量達1000噸,新能源電池拆解綜合實際處理量達1.4萬噸。在業內,杰成新能源已成為深圳乃至廣東省最大回收體量的企業。
杰成為何能收到電池?杰成新鎳鈷能源董事長鄭偉鵬說得很實在:“電池回收行業有其特殊性,是逆向的,屬于賣方市場。作為回收企業,若沒有專業背書,不做好價值評估和服務方案,是很難收到電池的。”有些資質好、硬件好的企業,很容易產生甲方的優越感;還有的收了電池后,因運營能力跟不上,又把電池進行轉賣,久而久之自然就不可持續了。
鄭偉鵬認為,產線硬件和團隊運營“兩手抓”,才能在這個行業站穩腳跟,并打通從回收采購、倉儲轉運、梯級利用、再生拆解、化工冶煉,再到原材料提供等全產業鏈各個環節。
至于業內痛斥的“回收亂象”,鄭偉鵬認為,政策要規范、政府要監管,但最重要的是引導。在規范的框架下,需要給市場、給整個行業一些時間,讓一批“黑馬”能在市場的打磨中迅速成長起來,成為行業的中堅力量,促進整個產業的良性發展。(記者 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