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政協“打造我市優勢產業鏈,保障重點產業鏈安全”重點調研組圍繞黃金珠寶這一傳統優勢產業開展調研,深入企業生產一線、銷售展廳、研發現場,與企業負責人、業內資深專家面對面溝通,了解行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記者在跟隨走訪3家企業中感受到,他們或借助文創力量走向國潮消費,或借力頂流明星大力獲取年輕消費者,或勇敢投身智能制造擁抱未來消費。
在位于鹽田的百泰集團生產車間里,從上海黃金交易所買回來的大金條,正被切割、壓模,制成各種飾品。
數據顯示,深圳黃金實物提貨量占上海黃金交易所實物交割量的70%。以百泰為龍頭的一批深圳企業,在經年累月的精湛工藝技術、嚴謹質量控制之下,黃金投資品、收藏品、飾品從這里發往銀行、金店銷售,作為國禮與他國進行文化交流。
在百泰大樓的展廳,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在這里工作了10年。近期,該公司正在開展第十一屆工匠狀元360杯工匠精神比武大賽。百泰投資控股公司創始人周桃林說,珠寶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對技術要求非常高,作為市第五屆、六屆政協委員,他曾就職業教育引入德國模式提交過提案。
在羅湖翠竹北路的周六福珠寶公司,公司董事長李偉柱介紹,周六福目前在全國有3800多家門店,年內爭取開到4000家。記者在展廳看到,產品的銷售尋找各種與年輕人的鏈接點。不光有新品、潮品,還有與綜藝節目合作的定制品,與明星合作的聯名款。據介紹,該公司與某電商明星主播有過直播合作嘗試,不僅直播銷售額提成有點貴,不引流又吸引不了年輕人,讓企業感到頭疼。
在羅湖水貝星光達公司,公司董事長林暢偉說,奧斯卡頒獎禮女星走紅地毯所佩戴的珠寶,有的就出自深圳、出自水貝、出自星光達。記者追問原委:國外珠寶品牌商在這里采購,制造來自深圳,品牌還是他人的。
在生產車間,技術人員眼睛貼著顯微鏡,通過鏡頭凝視手中的工具和飾品,完成各種鑲嵌工藝。4年前,該公司在深圳珠寶制造領域引入了工業4.0智能制造生產線,首期以手鐲定制為主,接著推出定制結婚對戒。手機拍攝的一段視頻顯示,機器自行運作,按照設置的數據進行生產,對戒下線的同時一組“身份證”數據也同時打印出來。由此,機器替代了手工,定制產品也完成了從工廠直接到消費者手中。(記者 彭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