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來了!
這“風”就是在重慶舉辦的第一屆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
過去這一周,重慶市人才大市場集團董事長趙云中與大會期間到訪的寧夏回族自治區人社廳、中國北方人才市場、武漢市人社局等單位進行深入洽談交流,探尋下一步合作意向及合作方式;重慶杰成人力資源集團董事長喬聰玲則已經和三家客戶進行了落地簽約,同時跟進著其余六家意向客戶的進一步洽談……
這種忙碌,讓重慶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從業者,充滿干勁又滿懷希望。
這次大會,人社部對重慶的支持,形成了我市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新動能。作為大會東道主,重慶正加快推動全市人力資源服務業集聚化、融合化、專業化發展,乘“風”駛向千億級產業集群。
新起點
企業找到發展新機會
“沒有想到有這么多參展單位,我根本沒有想到。”在智聯招聘CEO郭盛看來,這次參會的企業不僅數量多,同時質量高,同行之間也有非常多的交流,碰撞出很多火花,“很多參展單位不管是傳統還是互聯網的,科技成分越來越重,都在講電子技術,數字技術,科技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主題。”與此同時,郭盛用了三個詞概況智聯招聘這次在大會上所展示的成果:數字化、視頻化和專業化。
雖然是行業大會,在注重專業的同時,也成為技術展示和創意比拼的舞臺,企業對首屆行業盛會的重視體現在方方面面。
作為普通觀展人,來自重慶一家企業的HR張寧對重慶市人才大市場集團的展臺印象深刻:網紅景點大屏打卡、古裝穿越展館、盲盒幸運轉……在創意互動中,讓張寧牢牢記住了重慶市人才大市場集團,“重慶市人才大市場集團不僅人力資源服務業態全,綜合實力強,參展方式還非常接地氣,有新意。”
外聯英才總經理張楠楠提到公司對此次大會的重視:“從去年開始就著手準備。”作為北方的企業,張楠楠也希望在這次大會中,能夠和重慶當地的企業有更深入的溝通交流。通過彼此的合作,提升行業的整體服務品質,提高綜合的服務能力。
的確,近700家國內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企事業用人單位,在這次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上,展示著品牌、技術和實力,也用專業和誠意找到了合作,以及企業發展的新機會,堅定了他們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信心。
數據顯示,本次大會達成簽約金額166.58億元(含我市34個簽約項目共計簽約金額5.65億元),充分展現了行業發展的巨大活力,促進了我市投資發展平臺和營商環境發展。
“我們在展會期間接待咨詢客戶27家,目前有合作意向的有九家,已經落地簽約的就有三家。”重慶杰成人力資源集團董事長喬聰玲說,作為參展企業,實實在在享受到了行業大會所帶來的成果。在他看來,這次大會把人力資源服務業推到了臺前,讓大家看到這個行業做了什么、還能做什么,向社會展現了平時不能夠輕易展現出來的東西,亮出了品牌,推薦了業務,同行之間進行了深入交流。
重慶外企德科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賀李強透露,“我們與68個客戶建立了聯系,同時與13家客戶達成合作意向,集中在產品及服務網絡的合作。”
據悉,在展會中重慶外企德科的HRSSC(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信息化服務產品非常受關注,通過參加此次行業大會,賀李強也得到很多啟發:“必須繼續加大企業信息化水平的建設,同時加強對客戶多元化需求的理解,提升內部服務產品的設計、交付能力。”在他看來,圍繞靈活用工這一賽道,在招聘端、員工管理端還要持續發力,同時提高對特定行業、崗位靈活用工的數據分析、應用能力,從而賦能行業企業的用工管理。
“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和行業規模的持續擴大,行業內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對促進就業創業、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重慶市重點產業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澤認為,本次大會使人力資源服務業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和重視,有著巨大發展潛力,隨著我國深化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人力資源服務業必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
大數據賦能行業成共識
新趨勢
縱觀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總體規模快速增長,業務形態日益豐富,服務能力、服務半徑、經濟貢獻率穩步提高,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層次、多形態的服務體系,演變成促進高質量就業、服務各類人才、助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4.58萬家,年營業收入突破2萬億元,全年為2.9億人次勞動者提供了就業、擇業和流動服務,為4983萬家次用人單位提供了專業服務。
“第一屆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深化了我們對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認識。展示了以來全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發展歷程和成果產品,堅定了我們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信心。”重慶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黎勇表示,大會在重慶召開,充分體現了人社部對重慶的信任,各省(區、市)對重慶的支持和市委市政府對人力資源服務業的重視。他說,大會是以來全國首次舉辦的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大會,是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全國上下共同慶祝之際舉辦的全國綜合性行業盛會,在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重慶市人才大市場集團董事長趙云中在接受采訪時談到:“目前零工市場具有十分廣闊的開發前景,重慶市人才大市場集團也正積極開發探索靈活用工平臺、產品和業務,緊跟零工經濟時代潮流。同時,各項平臺、產品和業務離不開科技支撐,創新科技為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發展賦能是行業的共鳴,也是我們集團關注并且不斷探索的方向。”
他認為,人力資源服務行業作為朝陽產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同時機構的專業性將越來越強、對從業人員的技能要求也將越來越高,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重慶外企德科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賀李強談到未來發展時表示,靈活用工是行業未來發展中一個廣闊的賽道,“服務產品會更加趨向個性化和專業化,服務產品的信息化水平會進一步提高,會更加注重行業數據的分析、呈現及應用。”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第一屆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的召開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也給行業從業者堅定了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信心。
“國家的重視,展現了我們這個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正在不斷提高,同時也凸顯了行業在未來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喬聰玲對行業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我相信未來人力資源服務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車道。同時隨著數字化的到來,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也將順應數字化同步推進。”重慶紅海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婁心靜說,公司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為客戶提供人力資源服務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工具基礎。他還談到,隨著國家對人力資源服務業的重視,將助推行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重慶市重點產業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澤表示,立足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目標對人力資源服務業提出了創新發展要求,深化大數據創新應用,實現大數據與人力資源服務高度融合,將成為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
周澤同時提到,公司當前正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設重慶市產業人才大數據平臺,通過企業庫、人才庫、供給庫等梳理了重慶市的科研技術人才,構建以人才引領企業、產業、技術、政策、資本為核心的創新生態服務平臺,賦能重慶市雙招雙引和產業發展,為重慶市產才融合發展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實現“為經濟賦能,為民生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重慶市產業人才大數據平臺,目前已入庫11.68萬名科技人才。另一方面,重慶市重點產業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通過運用大數據、智能化,減少了企業與求職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等、不匹配的矛盾,提高了就業成交率。
打造人力資源服務業千億級集群
新目標
近年來,重慶市高度重視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不斷健全服務體系,完善服務制度,拓寬服務方式,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駛入快車道。截至“十三五”末,重慶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達2155家,行業年營業收入489.5億元,年幫助316.5萬人次實現就業,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196.4%、191.1%和49.2%。
一個好消息是,在這次大會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同意建設“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研究院”。
人才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助力重慶吸納更多優秀人才落戶,對于正著力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的重慶來說,至關重要。
重慶,正站在新的起點,迎接新機遇。
2017年2月,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以下簡稱“重慶產業園”)順利開園,這也是重慶市人力社保局承建的西部地區第一個、全國第二個國家級產業園。目前,重慶市人力社保局按照國家級、市級、區縣三級產業園“1+5+N”戰略布局,正積極推動市級產業園建設。
作為推動全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依托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研究院,加快對人力資源服務全產業業態開展全方位的理論研究與服務,為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發展探索路徑。同時,緊抓機遇、乘勢而上,推進產業園二期項目建設,加快全國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本土龍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集聚,進一步優化服務體系和特色服務項目,營造更加開放、務實的營商環境,促進園區企業快速發展,助推全市產業向千億目標躍進,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大會翻開了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新篇章,為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提了新目標。”重慶市人力社保局黨組書記、局長黎勇表示,下一步,將在新征程上,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把大會成果吸收好、轉化好,推動全市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再上新臺階。力爭到2023年,全市人力資源服務業營收達到1000億,到2025年達到1500億,努力推動形成支柱產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人力資源要素保障。(記者 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