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我國數字經濟在過去數十年蓬勃發展。有關白皮書顯示,我國2020年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了39.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8.6%,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7.8%。根據《“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達到10%。和合期貨認為,數字經濟發展大勢所驅,既得到了國家戰略和政策的支持,也符合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內在需求,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將迎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數字經濟主要包括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部分,數字產業化主要指數字技術和產品的生產,比如電子信息制造業、通訊業、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產業數字化是利用數字技術和產品對各行業進行賦能的過程,實現數字政府、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數字經濟是一個整體概念,涵蓋了從需求側到供給側、從軟件到硬件、從技術到模式的集群業態。
要實現數字產業化,首先要發展支撐其核心的硬技術,這些硬技術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包括5G、光纜、芯片、PCB、光模塊等在內的軟硬件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建設將極大地帶動經濟的增長。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2020至2025年期間,我國5G商用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元,直接創造經濟增加值3.3萬億元。
完成數字經濟的新基建,和合期貨認為,數字經濟會進一步實現數字產業化,形成高新科技產業集群,深化人工智能、區塊鏈、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實現數字經濟核心技術和應用的融合發展。在此過程中,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將迎來發展機遇,圍繞我國數字經濟產業鏈、供應鏈存在的薄弱環節,加強“補鏈”、“強鏈”,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注入活力、增強產業發展韌性,帶動經濟實現穩增長。
另一方面,產業數字化也將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通過將成熟的信息化技術應用在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空間。和合期貨認為,目前我國多個領域的智能化需求進一步升級,許多行業的終端形態將實現智能化發展,包括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 智能教育、無人駕駛汽車等。這些電子智能終端作為數字經濟最終的產品形態,未來將迎來較為穩定的增長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