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6月29日凌晨3時18分,在長江北支崇啟公鐵長江大橋4號主墩施工現場,隨著最后一車混凝土灌入樁孔內,標志著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鐵崇啟公鐵長江大橋北主塔76根樁基全部完成,大橋主體工程施工取得階段性進展。崇啟公鐵長江大橋是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鐵控制性節點工程,全長4.09 公里,橫跨長江入海口北支航道。其構造為雙層布置的公鐵兩用橋,上層是雙向 6 車道、時速 100 公里的一級公路,下層是時速 350 公里的雙線高速鐵路+時速 250 公里的雙線城際鐵路。大橋分為主通航孔橋、非通航孔橋、南北岸公鐵合建引橋、南北岸單建鐵路引橋;其中主通航孔橋為主跨 400 米雙塔雙索面鋼桁結合梁斜拉橋,是世界最大跨度雙塔雙索面公鐵兩用無砟軌道斜拉橋。其中3號墩、4號墩分別為南主塔基、北主塔基。該大橋由滬杭客專公司建設管理,中鐵大橋局承建。
大橋4號主墩鉆孔樁設計采用76根直徑2.5米群樁基礎,整體為梅花般混合布置,最大樁長120米,鉆孔深度達142米,設計單樁混凝土方量為618立方米。由于橋梁位于長江下游入海口,鉆孔區域地質為粉質黏土、粉砂、淤泥質粉質黏土,其中淤泥質粉質黏土地層厚度約20米,具有成孔難度大、設備要求新、環保要求高等施工特點。為確保4號主墩建設質量,建設管理單位滬杭客專公司會同施工單位中鐵大橋局項目團隊科學制訂施工方案,積極調配工資源,提前進行技術和安全交底,研究開發樁底及樁側智能化后壓漿技術,采用5G技術實時監測和控制壓漿量、配合比、流速、壓力等指標參數,實現壓漿過程網絡化、數字化和可視化監控,從而達到壓漿量精確控制,壓漿效果精準控制的目的。
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鐵是滬渝蓉高鐵的東段線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江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沿江通道主要路網客流、沿海及京滬通道部分直通上海客流的運輸。該項目建成后,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間建起一條快速新通道,對于優化沿長江地區鐵路網布局、服務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推動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張曉鳴編輯:周辰責任編輯:劉力源*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