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華都市的中心擁有自己的一片田地,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資料圖】
登上禪城區南莊鎮孔家九曲公園的生產監測塔眺望,遠處是鱗次櫛比的高樓,中間是錯落有致的村屋民房,近處是阡陌縱橫的農田魚塘,幾灣碧水縱橫田野間,村民正在耕作,一幅城市與鄉村共融共榮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孔家九曲公園是南莊鎮精心打造的禪鄉漁歌農業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佛山第一批萬畝千畝公園試點,禪鄉漁歌農業公園還包括紅峰公園、羅村沙公園,總占地面積1.5萬畝,高標準打造成佛山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區。
孔家九曲公園。/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卜慶慶攝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禪鄉漁歌農業公園基本建成,正進行運營招商工作。南莊鎮鎮長宋穎彪表示,“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是南莊加快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的重要契機,要大力發展以“禪鄉漁歌”為代表的現代都市農業,帶動農村產業振興,努力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示范。同時,通過與周邊區域高效聯動,深度融入城市中心建設,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在南莊結出豐碩成果。
探索“政府統租、連片開發、規范管理”模式
破解農用地“零碎化”瓶頸
走在孔家九曲公園中,“一方田”種植區、智慧漁業、魚菜共生、智能溫室大棚等項目初具雛形。很難想象,兩年前,這里還是亂搭亂放、違規養殖的零散土地,如今卻成村民們致富的“金疙瘩”。
南莊鎮是佛山中心城區農村形態最集中的區域,農用土地面積超2萬畝,占禪城70%以上。以往,由于傳統農業收益相對較低,違法用地常有發生,存在亂搭建等現象,管理難度極大。
孔家九曲公園“一方田”認養種植區。/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莫璇攝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和禪城區第五次黨代會的部署點明了發展新思路——以建設禪鄉漁歌農業公園為抓手,將農用地打造為兼具生態保育、農業生產、休閑旅游等功能的農業公園,帶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建設萬畝千畝農業公園,首要破解耕地撂荒、零散分割、粗放經營、生產率低等問題。南莊創新探索“政府統租、連片開發、規范管理”模式,在保持農用地原有農業生產功能不變的前提下,由政府統租農地,把分散的農用地從各村組統租起來,將土地使用權流轉到政府,并主導開展環境整治、生態提升和基礎設施完善。
南莊派出干部到廣州、珠海等地學習經驗做法,同時深入村居一線做細群眾工作,讓村民知曉建設方案、轉變思維觀念,同時以不低于現有租金的進行統租,保證村民分紅收入,消除村民疑慮。最終,南莊完成租農用地5300多畝、建設用地(綠化)9.3畝和配套民房15間,為建設禪鄉漁歌農業公園奠定堅實基礎。
羅村沙公園規劃圖。/南莊農辦供圖
南莊鎮農業農村辦公室主任潘漢基說,農用地統租后,農用地可以集中使用,既落實農用地保護政策;又讓建設用地、農業用地、生態用地“一盤棋”考慮,解決了保護林地、農用地、河湖水系及生物多樣性的生態修復需求,以及規模化開展農業公園建設的用地需求,為發展高品質農業和農企擴大生產規模創造了有利條件。
去年7月初,禪鄉漁歌農業公園一期推開建設,投資2.16億元。目前,公園成功通過市自然資源局“萬畝千畝公園”建設工作驗收,其中孔家九曲公園歸類為“具備基本建成開放條件”型公園,紅峰公園和羅村沙公園歸類為“重點區域建成開放”型公園。
在公園附近孖竇村開設農家樂的楊韜信充滿期待。“公園發展方向契合當下市場熱點,促進農業旅游發展,相信可以吸引不少人到這里休閑娛樂,對開設農家樂的商家來說是肯定是一件好事喜事。”
孔家九曲公園規劃圖。/南莊農辦供圖
順應市場趨勢調整發展策略
挖掘農業公園優勢和潛力
農業公園是以經營公園的思路,利用農村廣闊的田野和綠色村莊,將農業生產、鄉村生活、農耕文化體驗相結合的生態休閑和鄉土文化旅游模式,是農業和旅游產業相融合的高端業態。
結合各自特點,禪鄉漁歌農業公園的三處公園實現一園一策、錯位發展:孔家九曲公園打造具有現代農業、科普研學、休閑文旅等功能的農業公園示范區。紅峰公園打造綠色生態基塘農業生產基地。羅村沙公園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和濕地田園時尚綜合體。
農業公園要實現持續良性發展,必須走市場化的路子。孔家九曲公園一方面借助緊鄰地鐵站的優勢,發展創意農業、認養農業、都市農業,將農田和魚塘劃分為一個個固定規格的“一方田”“一方塘”,出租給市民自種或托管,滿足時下人們對“田園夢”的追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羅格孔家村文昌塔、孔公祠、文宗里等文化地標,大力開拓“研學+農耕”市場,滿足中小學生勞動實踐教育的需求。
孔家九曲公園“一方塘”認養區。/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莫璇攝
羅格村黨委委員、村委會委員孔祥恒說,孔家村內還有數十棟閑置的古建筑,計劃進行整體包裝后,利用市場化手段進行修繕和開發,進一步豐富公園內涵。
而紅峰公園與羅村沙公園則更多培育現代農業主體,提升科技水平,推動農業向規模化、專業化、設施化方向發展。
紅峰公園規劃圖。/南莊農辦供圖
隨著三處公園陸續建成,土地利用率和附加值得到大幅提升。以農田相對集中的醒群村為例,僅農用地租金收入由648萬元/年增加到1262萬元/年,翻了一番,各村農地租金收益普遍50%-100%增幅。
“走出村莊就是公園,這樣場景放在以前難以想象。不少村民選擇回到田間地頭實現再就業。”孔家村村民孔繁霖說,村民思維轉變了,不再像以前只關注分紅,更關心公園與村莊未來規劃與發展。
同時,相中南莊鎮發展都市農業潛力藍科魚苗基地、紫南工廠化馴苗養殖基地、廣東金旋食品供應鏈有限公司等一批優質企業紛紛前來投資,建設種苗孵化、工業化養殖、糧油儲備、預制菜生產、文旅觀光的現代都市農業全產業鏈條。南莊“農業+產業融合”“農業+文旅研學”“農業+高新技術”“農業+供應鏈”等多種附加值高、業態多樣的產業集聚初步成型。
孔家九曲公園內魚塘河涌密布。/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莫璇攝
接下來,南莊將深入貫徹落實“百千萬工程”部署,一手抓產業,利用好各項政策措施,推進農業規模化發展,積極延長產業鏈,提升產業能級,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一手抓環境,推動各村居對標先進,比學趕幫超,持續改善村居人居環境,讓城鄉宜業更宜居。
記者手記
激發基層創新活力
打造城鄉融合樣板
“網張要掛曬斜暉,打槳驚鷗帶浪飛。一樣江南風景好,芙漠秋水鯉魚肥。”夕陽西下,在南莊鎮孔家九曲公園蹲點采訪,記者腦海中不斷浮現出一個成語:難能可貴。
一是資源的難能可貴,在繁華都市中心有一大片連片農用地,難能可貴。二是創新資源的發展思路,探索出建設農業公園的南莊模式,難能可貴。
農業公園是農旅結合的新業態。南莊鎮唯有“摸著石頭過河”,堅持大膽試、大膽闖,探索出“政府統租、連片開發、規范管理”的模式,時刻緊跟市場發展趨勢調整策略,一舉扭轉思維定式、突破土地制約、打破開發慣例,推動萬畝農業公園建設取得突出成績。
在全市上下持續推進“百千萬工程”的火熱實踐中,南莊的實踐將對禪城乃至佛山的農業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產生重大、長遠、積極的影響,激發出更多基層創新活力,助力打造更多鄉村振興、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的“佛山樣板”。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莫璇
視頻/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江樂詩、卜慶慶
編輯丨朱韻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