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實生物融資頻繁且金額巨大,但其業績仍然處于虧損狀態,而且虧損額還急劇擴大,盈利難見曙光。
(資料圖)
杜鵬/文
君實生物(688180.SH)近日計劃于瑞士發行GDR募資34億元,而2022年年末公司剛在A股完成一筆38億元的定增。如果再加上之前的多次融資,公司融資金額將超過190億元。
君實生物頻繁融資,且融資金額巨大,背后的原因在于其自成立以來常年處于虧損狀態,尤其2022年以來虧損額急劇放大,盈利難見曙光。
海外融資
6月6日,君實生物發布公告稱,計劃于瑞士發行GDR新增境內基礎股份,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4億元。
在中瑞證券市場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于2022年7月28日正式開通后,君實生物是赴瑞交所發行GDR公開募資金額最高的中國藥企。
更值得關注的是,就在此半年之前,君實生物剛剛融完一筆錢。2022年12月7日,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定增計劃實施完畢,募資總額37.77億元,定增價格53.95元/股,公司6月13日收盤價40.90元/股,意味著定增股份已經浮虧24.19%。
事實上,從君實生物2012年成立至今完全就是一部融資史。
2015-2019年新三板掛牌期間,君實生物共完成7次定向增發,募資合計18.08億元。2018年12月,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募資26.24億元。2019年1月,公司港股配售2384萬股,募集資金3.94億元。2021年6月23日,公司H股配售3655萬股,募資21.85億元。2020年7月15日,公司成功登陸科創板,募集資金48.36億元。
如果再加上瑞士GDR及最近的A股定增,君實生物公開市場股權融資金額高達190.24億元。如果再考慮到上市之前的一級市場融資,融資金額將更加巨大。
連續巨額融資將直接顯著攤薄股東權益。以大股東為例,截至2022年年末,實控人熊俊、熊鳳祥、其他一致行動人持有股權比例分別為8.94%、4.18%、9.05%,三者合計僅有22.16%。
6月12日收盤,君實生物總市值409億元。如果以本次瑞士GDR來看,募資總額占總市值的比例為8.31%,屆時股東權益將被進一步攤薄。
虧損擴大
2023年一季度末,君實生物凈資產89.49億元,而其公開市場股權融資超過190億元,為何前者卻不及后者半數呢? 因為公司2012年成立至今沒有一年能夠盈利。
東方財富Choice終端顯示,君實生物2013-2020年虧損額從120萬元擴大至16.69億元,呈現逐年擴大趨勢。2021年在營收大幅增加加持下,凈利潤虧損收窄至7.21億元,市場由此預期即將迎來盈利曙光。
然而,市場樂觀預期根本就沒有實現,君實生物2021年之后仍然繼續虧損,而且虧損額再度急劇擴大,其2022年實現營收14.53億元,同比下降63.89%,凈利潤虧損高達23.88億元,為2020年和2021年兩年虧損之和。
君實生物主營業務有兩塊,分別為抗腫瘤類藥物、技術許可及特許權使用收入,2022年營收分別為7.36億元、4.76億元,同比變動分別為78.77%、-85.74%。藥品營收雖然大幅增長,但是由于技術許可營收降幅過大,從而導致整體營收大降。
對于技術許可營收大降,君實生物2022年年報解釋稱,2021年公司與Eli Lilly and Company、 Coherus的合作協議產生了大額技術許可和特許權收入,而2022年對應收入減少。
受累于營收大幅下降,君實生物2022年毛利額僅有9.49億元,同比下降65.86%。盡管如此,公司仍然繼續加大研發投入,2022年研發費用從20.69億元增加至23.84億元,從而導致凈利潤創下歷史最大虧損。
君實生物2023年一季度實現營收2.55億元,同比下降59.47%;凈利潤虧損5.43億元,2022年同期虧損3.96億元,虧損繼續擴大,原因基本上與2022年虧損原因相同。
產品前景難料
君實生物業績虧損,核心原因在于產品端表現乏力。
根據2022年年報披露,公司獲批上市產品共4項,分別為特瑞普利單抗、埃特司韋單抗、阿達木單抗、VV116。其中,埃特司韋單抗和VV116均是君實生物研發的新冠用藥。
埃特司韋單抗即為新冠中和抗體(JS016)。2021年2月,埃特司韋單抗和巴尼韋單抗聯合療法獲得FDA的緊急使用授權,為公司2021年的業績貢獻了大部分的營收增量。
不過,2021年6月美國衛生部突然叫停了JS016的雙中和抗體療法。而且,隨著新冠病毒毒性逐漸減弱,市場對治療重癥的JS016等藥品需求大減,市場前景看淡。
VV116是君實生物研發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藥,于2023年1月28日獲藥監局批準上市,用于治療輕中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成年患者,成為國內首批上市新冠小分子口服藥之一。
全球范圍內首款獲批的同類產品為美國輝瑞研發的Paxlovid(簡稱P藥),該產品于2022年2月獲批上市,上市后立即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使用,成為新冠小分子口服藥領域的王者產品。公開信息顯示,P藥2022年營收高達189億美元。
基于P藥夸張的銷售額,市場紛紛預期VV116等國產藥品上市后也將有良好銷售,君實生物由此引來二級市場瘋狂炒作。2022年,公司股價從低點53.02元/股最高漲至131.42元/股,期間最大漲幅148%。
然而,VV116上市之后的銷售額卻是少得可憐。君實生物在投資者關系平臺上答復投資者問題時稱,2023年第一季度 VV116銷售收入約1149.50萬元。而根據公開資料,VV116的整體研發費用接近9億元。按照目前的銷售額計算,要接近20年才能夠收回研發成本。
3月31日,VV116降價進入A類新冠治療藥品分類,參考采購價每療程630元/盒。不過,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5月份召開的世衛大會上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國內新冠疫情也基本終結。在目前的大環境下,VV116未來銷售前景恐難樂觀。
整體來看,君實生物的兩款新冠用藥未來恐怕難以再有樂觀預期,而特瑞普利單抗作為新冠以外的最重磅產品,目前也面臨壓力。
特瑞普利單抗也就是所謂的PD-1單抗。該產品國內市場目前競爭已經極其激烈。2023年5月底,國內共有15款PD-1抑制劑獲批上市。
從銷售額上來看,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2022年實現收入7.36億元,同比增長78.77%,但與龍頭企業仍然相差甚遠。公開資料顯示,百濟神州的替雷麗珠單抗2022年銷售額28.59億元,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2022年銷售額19.77億元。
君實生物是國內首家PD-1獲批藥企,但是如今的銷售額卻已遠不如后來者。從適應癥來看,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獲批適應癥數量有6個,而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已有11項適應癥獲批上市。
在上述產品以外,君實生物還有一款阿達木單抗。該產品并沒一類創新藥,而是生物類似藥,一直以來并不被市場看好。
阿達木單抗是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TNF-ɑ單抗,為全球第一暢銷藥物。原研阿達木單抗(修美樂)由美國艾伯維研發,2002年首次獲得FDA批準,2021年銷售額207億美元。基于此,國內藥企紛紛仿制,目前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在國內已經上市了至少6家,緊盯該款產品的在研企業數量更是超過20家,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2022年,君實生物披露的中國境內收入為7.53億元,減掉特瑞普利單抗帶來的7.36億元,阿達木單抗實際收入可能只有1000多萬元。2023年一季度,公司阿達木單抗銷售收入約為2907.64萬元,這樣的銷售成績很難令市場滿意。
在上市銷售產品以外,君實生物2022年年報披露,公司還有近30項在研產品處于臨床試驗階段,其中昂戈瑞西單抗、貝伐珠單抗以及PARP抑制劑處于III期關鍵注冊臨床試驗階段,此外還有超過20項在研產品處在臨床前開發階段。雖然其研發儲備管線數量眾多,但是處于臨床III期的數量并不多。
對于上述研發管線,國盛證券研究報告稱,公司多款產品已經取得突破,包括PCSK9單抗治療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癥和混合型高脂血癥的2項III期臨床均達到主要研究終點等。多家券商也看好這些產品上市后的前景,不過樂觀預期最終能否實現仍有待觀察。
《證券市場周刊》給君實生物證券部發去了采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