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一個案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50歲的穆女士,因視物模糊、眼睛疼痛到醫院眼科門診就診。醫生用裂隙燈觀察后發現,她的情況很嚴重,不僅患有角膜炎,還患有瞼緣炎和結膜炎。經熒光染色法進一步檢查后,證實穆女士的角膜表面形成了大片潰瘍,眼部的新生血管已侵入角膜,如控制不好的話,新生血管還會持續生長,甚至有失明風險。
詢問病史時,穆女士告訴我,她有400度的近視,每天看手機或電視的時間長了,就會感覺眼眶酸脹,因此平常喜好用些含有薄荷、冰片之類的眼藥水,來緩解眼睛疲勞。
前些天,她在網上看到一款宣稱包治百病的“多功能滴眼液”,就買了兩瓶,希望能改善自己的視力水平。沒想到用了以后,穆女士的視力變得越來越差,還伴有刺痛等不適感。
根據穆女士的情況,我告訴她應該是眼藥水使用不當。穆女士很驚訝,她說:“我幾乎每天都會用眼藥水,還能不會用嗎?”穆女士的話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確實,滴眼藥看似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其實這里面也有很多要注意的細節。
滴眼方法講究多
滴眼方法不正確,不僅不能消除眼疾,還會使眼睛受到更多傷害。大家平時用眼藥水時,通常會扒開眼皮,直接往眼球上滴,之后用力閉上眼睛,頻繁眨眼,讓藥水在眼里打轉,其實這種方法是錯誤的。把藥液直接滴在眼球上,既達不到用藥效果,又容易讓藥液刺激角膜。同時,用力閉眼、眨眼次數增多,容易使藥液外流而降低療效。
滴眼藥水的正確步驟要分5步走。1.滴眼藥水前要清潔雙手,保持眼部衛生。2.用手輕輕扒開下眼瞼,眼看上方,把眼藥水滴在眼球和下眼皮之間的結膜囊上。3.滴眼藥時,手要懸空,不讓瓶口接觸到睫毛和眼睛表面。4.點完眼藥水后閉眼5分鐘左右,讓藥液充分吸收。注意不要雙目緊閉,也別揉眼睛,以免把藥液擠出。5.用手指適當按壓內眼角,不讓藥液順著鼻淚管流進鼻腔。有些人滴完眼藥水后會覺得口里微苦,就是因為沒有按住內眼角,讓藥液直接流入了喉嚨。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為了方便,常常把開封后的滴眼液隨身攜帶,這樣也有安全隱患。因為開封后的瓶蓋和瓶口都可能滋生細菌。為了保險起見,應該讓瓶身保持“立正”的姿勢,盡量避免眼藥水被污染。
合理選擇眼藥水
除了要掌握正確的滴眼方法,還要合理選擇眼藥水。由于眼藥水種類繁多,因此必須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選擇。
抗生素類眼藥水 標有“霉素”“沙星”字樣的,通常為抗生素類眼藥水,一般適用于沙眼、結膜炎、角膜炎、瞼緣炎。這些眼藥水只適用于控制感染,不能長期使用,否則會產生耐藥性,還可能誘發真菌感染,出現眼睛干澀、疼痛、視物不清等癥狀,甚至影響視力。
激素類眼藥水 名字里面有“松”“龍”字樣的,通常為激素類眼藥水,它們有抗炎、抗過敏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常用于手術后。這類眼藥水短期使用能有效緩解眼干、發紅等癥狀。若連用3個月以上,可能會使眼壓增高,引發視神經損害和視力下降,甚至形成激素性青光眼。
人工淚液 人工淚液有補水、濕潤眼睛表面的功效,有助于改善眼睛干澀、不適和異物感,主要用于干眼癥患者、長期配戴隱形眼鏡的人,或者長時間使用電腦或在空調環境工作的人。由于人工淚液大多含有防腐劑,長期滴注可能帶來角膜和結膜損害,并會稀釋眼淚,反而可能加重干眼癥。
四大誤區要警惕
日常生活中,人們對眼藥水的認識經常存在偏差,以下幾點是不正確的,應該糾錯。
誤區一:沒過保質期就能繼續用
在很多人看來,眼藥水開瓶后,只要沒過保質期、沒有沉淀,就還能用。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滴眼劑包裝上的保質期,通常是指在避光條件下且未開封的使用日期。眼藥水大多含有防腐劑,一旦開封后,4周內未用完,就應丟掉。有的不含防腐劑的滴眼劑有特殊包裝,或者是一次性裝置,開封后當天就要用完。另外,家庭成員間不要互用眼藥水,以防交叉感染。
誤區二:眼藥水長時間頻繁使用
任何一類眼藥水都應按照規定的頻率和治療時間來用,達到療效后即可停用。尤其是激素類眼藥水,過量滴用易產生不良反應,誘發青光眼、白內障,還可能繼發嚴重的眼部感染,包括角膜的真菌感染。
誤區三:多種眼藥水混用
根據病情需要,如果需要同時使用多種眼藥水時,不要同時滴入眼內。在使用多種眼藥水時也要講順序,一般先用吸收較快的。比如,眼藥水吸收快,眼藥膏吸收慢,所以白天可用眼藥水,晚上睡覺時涂眼藥膏。當兩種都是眼藥水時,就要先滴刺激性較小的,后滴刺激性較強的。比如,先用緩解干眼癥的眼藥水,再用治療眼部疾病的滴眼劑。第一種眼藥水滴完15分鐘后再滴另一種,間隔時間不宜太短,以使藥效充分發揮,而不是相互抵消。
誤區四:一次性滴很多眼藥水
有人覺得眼藥水滴得越多越好,其實每次1~2滴就夠了,滴多了沒有用,因為結膜囊本身的容積和存量有限。如果是用來濕潤眼睛的眼藥水,可以一日用4~ 6次。若是治眼病用的眼藥水,醫生、藥師會有明確的要求,或者按照說明書即可。
最后提醒大家,不要認為眼藥水是外用藥,對人體就沒有什么傷害。說到底,它還是藥物大家庭的一員,它的使用同樣有適應證、禁忌證。要想保護眼睛,更安全可靠的做法是注意用眼衛生,如平時適度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增強眼部肌肉鍛煉,養成多遠眺、早休息的好習慣,保持眼健康。
文: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東莞第一醫院眼科主任 周丹
整理:健康報特約記者 衣曉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