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陽是間歇性排毒導致#出現時陽時陰】#奧密克戎復陽率并未增加#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復陽”應該稱為“再檢出”,實際上病毒或者是核酸還持續存在著陽性,只是因為檢測和采樣的方法以及排毒的間歇性,導致時陽時陰這種情況。從“復陽”發生率來看,既往的原始毒株有5%到15%的“復陽”率,目前奧密克戎毒株的“復陽”率總體目前看并沒有增加。總體來看“復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相對常見的一種情況,傳染性是極低的,不必恐慌。
【專家:新冠病毒不會越變越兇,春運來臨仍要做好毒株監測】#疫問必答#近日,就有“陽康后要15天才能產生抗體”的消息在社交平臺大量傳播,甚至有消息稱,“北京新冠疫情二次感染率達到20%,北京二次感染即將暴發”。針對這些傳聞,以及在可以預見的重癥高峰到來之際,如何防止醫療資源擠兌等問題,12月20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病毒學專家金冬雁教授。
1、北京和廣州流行的毒株沒有明顯差異,為什么從民眾反映看,北京的癥狀要比廣州的重?
金冬雁:從公開報道信息看,北京流行的變異株以BF.7為主,廣州流行的變異株以BA.5.2為主。但截至目前北京市疾控部門至今沒有公布具體毒株分布情況,是一個、兩個還是多個,各占比情況如何,沒有權威部門的相關公開數據。
癥狀之所以出現南北的差異,有可能是地域等差異多個因素造成。首先,北方氣溫比較低,病毒會比較活躍,在南方相對沒這么活躍;其次,廣州很多以年輕人居多,開始很局限的暴發,主要發生在城中村,在城市務工者當中,這個群體普遍較為年輕健康,所以整個表現肯定是會更輕的,而且當時廣州的疫情是通過全民核酸發現的,所以就把很多輕癥、無癥狀的感染者都找出來了,現在才開始慢慢開始向社區蔓延,暫時還沒到那個很嚴重的程度,所以也許在后面會比較嚴重,但也可能不一定出現,目前不得而知。
另外,據了解,很多北京的人僅接種了兩針疫苗,認為接種兩針就可以了,但至少要接種三針疫苗,時隔半年或者一年沒有接種的話,應該打第四針。以香港為例,接種了三針疫苗,減緩減少感染的作用非常明顯,只有原來的1/10。
但無論在廣州或北京,兩地都是奧密克戎病毒,體內都會產生抗體,有一定的保護性。
2、陽性之后兩周左右才能產生抗體,有觀點稱“陽康”(陽性康復患者)以后一周左右最有可能二次感染,重復感染率在20%,這是真的嗎?
金冬雁:首先,不是說這個感染了一次,兩個星期才出來抗體,這個觀念是完全錯誤的。如果是從來沒打過疫苗的人感染了,大概是五天到七天出來抗體,抗體出現相當于自身產生了一種特效藥;接種過疫苗的人,抗體出現要早一些,兩三天就出來,所以癥狀減輕就會。在香港,有些人接種疫苗后,一兩天就會產生抗體,而且抗體值也非常高。
“二次感染”是指這一次的新冠感染已經徹底康復了,但又發生了第二次新冠病毒的感染。“二次感染”通常是有癥狀的,并且核酸的Ct值也比較低,病毒載量較高,有傳染性。不過,重復感染是相當少的,只有很少的人會重復感染,特別是在三個月到六個月之內,這些人是不會重復感染的。因為自然感染能夠提供一種更好的一種保護。
目前全球很多人都經過了自然感染,就算新冠病毒再來,對他們也不可能造成大的破壞了。
香港今年2至4月份暴發,截至目前已經有較長一段時間,至12月,重復感染率都在4%以下,尤其是三至六個月內感染的非常少。其中,以免疫力較低的老人居多。對于這些可能重復感染的老年人,加強疫苗接種,就能有較好的保護。
如果是14天內又出現陽性感染,這不能叫重復感染,屬于復陽,“復陽”指感染者癥狀基本消失,核酸檢測、抗原檢測也陰性了之后,再次檢測發現又陽性了。一般認為這時檢出的是一些病毒的片段,并不是完整的病毒,通常沒有患病癥狀和傳染性。#復陽通常發生在陽康后一個月內##復陽一般沒有傳染性#
有的重復感染的,則是可能有其他疾病,可能是免疫缺損的,是艾滋病等,基本上是持續感染,但這種情況也是非常非常罕見的。大部分的老百姓是不會遇到的,重復感染的擔心是多余的,短期內不會重復感染,即使不幸再次感染,癥狀也是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