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轉眼間過去了。
當然并不是指病毒過去了,而是指我們回到了陽光明媚的日子。
疫情防控的三年,我們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財力和物力。
為何選擇在這時突然解封?許多公開場合不再需要健康碼和核酸檢測報告,這90度的大轉彎令人多少有些猝不及防。
這時有人甚至稱,解封的太快了,還不如給點時間讓準備準備,這時突然解封,心里沒譜啊,感覺沒安全感。
我們不禁要問,為何選擇在這個時候突然解封,為什么不在第二年解封,不在第三年解封,而是在跨入第四年的時候解封。
四個因素決定,繼續按老方法防控已經不適宜現狀了,以后我們必須靠自己了。
第一,病毒致病力大幅度減弱。
在疫情初期,病毒的威力十分強大。世界上的不少人因病毒的強大致病力而喪失生命。
病毒到如今已經成為奧密克戎,致病力大幅減弱。癥狀還沒有感冒強烈,這是不少人包括專家的共識。
正是基于病毒的致病力已經下降到和感冒一樣的水平,甚至都不如感冒的癥狀嚴重,那我們就沒有必要再花費以往的巨大的能量去對付病毒了,這時回歸到生活常態就成為了主旋律。
第二,病毒的傳播力變強。
病毒經過多年的變異,如今傳播力已經大幅變強,這同樣也是全世界的共識。
有人稱,病毒傳播力更強,不應該管控更嚴格嗎?并非如此。
我們是人類,需要工作、吃飯、逛街,進行正常的生活。
當病毒傳播率極強,在我們進行正常生活的過程中,病毒都能夠輕易的進行人傳人的時候,這時嚴格的防控已經沒有了意義。
如果是只有一味的靜默才能夠阻止病毒的傳播,那必然是得不償失,舍本逐末。
既然如此,那只有面對現實,放開是最好選擇。
第三,年輕人沒有了耐心。
抗疫三年以來,年輕人的生活受到的影響最大。年輕人包括大學生,工作的中青年職場人士和做生意的人。
一味的防控,使得年輕人漸漸失去了耐心。
他們想走出狹小的天地,去呼吸新鮮的空氣,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去放松自我的身心,去上班,去掙錢。
年輕人是一個國家的未來,當疫情嚴重影響了年輕人的生活時,那就是不得不考慮跳出原有疫情防控模式的時候了。
第四,人的收入成了問題。
三年的疫情,不少人的收入成了問題。
人沒有錢,就無法生存。這也是促使解封的原因之一。
如果每個人每月無論靜默與否都能夠按時領到工資,我想很多人還是樂意在家靜默休息的。
以上四點因素,決定這時必須是放開的時候了。
那些還想著動不動就靜默管理,使得自己周圍生活的人沒有相關病例的人,需要醒醒了。這種想法已經是天方夜譚,開弓沒有回頭箭。
而且由于病毒的極強傳播力,我們身邊的人大概率逐漸地都會是病毒感染者。這時保護自己,只有靠自己。
保護自己并非是單純從藥物、戴口罩上入手。很多人看到解封后都紛紛囤藥。有備無患當然好,但家中放著比實際需要更多的藥是毫無意義的,還會使得真正需要的人無法得到所需的藥物。
保護自己,從兩個方面入手即可。
首先,調整好心態。心態上一定要淡然、平靜、放松。病毒現在就是一個感冒,干嘛要害怕呢?為什么到了現在,有不少人心中還是充滿著疑慮。
有人表示,反復感染怎么辦?抵抗力差的怎么辦?老人孩子感染怎么辦?這真的有些杞人憂天。
世界上那么多的地方,難道已經沒人了嗎?
打開思路。這么多人替我們在前面已經摸索出了這樣一條路,有些人還是放心不下。這時就需要真的調整下心態,避免焦慮,正確從容的心態能更好的面對病毒。
其次,休息好,鍛煉好身體。雖然是一句空話,但真的很重要。身體素質好了才能較好地抵抗病毒。
在學習工作之余,抽出一定的時間鍛煉增強體質,即使病毒來了,自己有本錢,真沒有什么好怕的。
做好以上兩點,對于現今的病毒,真的可以無視。有人說,真的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有本事你感染試試。
到現在還是有人走不出心結,走不出那個框架。那么多人說沒事,有人還是擔心的要命,那就沒辦法了。有不少人還是缺乏個人基本的判斷力和思考力。
與其焦慮,不如不在意。好不容易放開了,不用擔心變碼、隔離、突然間進不了小區、出不去門,不應該高興嗎?
反正,我一想起三年來的點點滴滴,心里挺低沉的。但一想到如今放開了,打心眼里高興。(轉載慢思考王國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