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調研記錄|溫氏股份(300498.SZ):部分核心生產指標已接近非瘟前的水平 肉豬生產上市量穩中有升,預計10月仍處較高規模)
智通財經APP訊,溫氏股份(300498.SZ)在10月15日接受調研時表示,在公司今天披露的三季度業績預告里,受國內生豬價格大幅度連續下跌影響,加上飼料原料價格連續上漲、公司出欄肉豬包含較大比例外購苗育肥豬、處置低效能種豬等因素推高養豬成本,公司前三季度的肉豬養殖業務出現深度虧損。公司養殖業務產品較多,整體大生產較為穩定。公司在生產方面已逐步走出了低谷,實現生產上的反轉,目前上市量、種豬情況和部分核心生產指標已接近非瘟前的水平。公司現在有充足的信心恢復生產,養殖管理方面,目前疫情防控能力和效果大幅提升。今年以來,公司養禽業務競爭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生產成績優異且穩中有升,在行業中處于較為領先的位置。公司認為,今年四季度黃羽肉雞業務實現盈利的可能性較大,預計全年可實現較好盈利,同時今年整個養禽行業產能去化加速,預計明年公司養禽業務會有較好收益。公司其他配套及相關產業,與公司雞豬主業實現較好對沖,整體處于較好的盈利水平。
公司肉豬養殖成本呈逐月下降趨勢,相比于現在豬價目前成本仍然較高,但這屬于階段性的異常波動,主要是因為前期高價外購豬苗大比例出欄、主動加快淘汰低效母豬、產能利用率較低分攤固定成本等所致。公司肉豬生產較為穩定,上市量穩中有升,9月份銷售肉豬約170萬頭,創近兩年來新高,初步預計10月份仍處較高規模。因5月份暫停外購豬苗,預計11月份后會有短暫性回落,之后逐月提升,預計年底肉豬完全成本降至8.7元/斤左右。自產豬苗可滿足公司后續生產計劃,自主育種能力全面恢復。根據資金壓力測試,公司有充足的底氣和信心順利度過本輪豬周期底部。公司董監高主動帶頭降薪,生產單位員工為公司發展堅守一線崗位,薪酬則不作調整。
具體調研內容如下:
一、公司三季度生產經營情況介紹
公司今天披露了三季度業績預告,虧損幅度較大,單三季度歸母凈利潤虧損67.5億元~72.5億元。受國內生豬價格大幅度連續下跌影響,養豬行業第三季度陷入全面虧損,加上飼料原料價格連續上漲、公司出欄肉豬包含較大比例外購苗育肥豬、處置低效能種豬等因素推高養豬成本,公司前三季度的肉豬養殖業務出現深度虧損。同時,公司嚴格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和謹慎性的要求,對目前存欄的消耗性生物資產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的原則做了減值測試,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因此公司第三季度業績不理想。
生產方面,公司養殖業務產品較多,整體大生產較為穩定。三季度銷售肉豬(含毛豬和鮮品)429萬頭,前三季度共銷售898萬頭。三季度銷售肉雞(含毛雞、鮮品和熟食)約3億只,其中8、9月連續兩月超1億只,單月出欄量位列近年來第二和第三名,前三季度共銷售7.88億只;肉雞中三季度銷售鮮品4500萬只,前三季度共銷售1.1億只;三季度銷售熟食440萬只,前三季度共銷售1100萬只左右。三季度銷售肉鴨約1600萬只,前三季度共銷售約4300萬只,同比約增300萬只。
(一)養豬方面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公司生產情況處于低谷,能繁母豬數量、質量及部分生產指標等都處于較低位置,自產豬苗數量和質量都不盡人意,導致豬苗成本較高;同時,為了保持合作農戶隊伍及干部員工穩定,公司外購了部分高價豬苗進行育肥。這批豬苗近期上市,較大程度地影響了三季度的整體業績。近一年多來,公司一直緊抓防非工作,做好生豬養殖產能恢復,提升技術水平和養殖效率,公司在生產方面已逐步走出了低谷,實現生產上的反轉,目前上市量、種豬情況和部分核心生產指標,已接近非瘟前的水平。待明年公司逐步恢復1800-2000萬頭出欄量時,各項資產和人員效率等都能得到較好的發揮。公司現在有充足的信心恢復生產。
養殖管理方面,目前公司疫情防控能力和效果大幅提升。公司去年7、8月份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將原養豬事業部拆分為種豬事業部、豬業一部和豬業二部,從管理上更加精細化。在防非方式上,全面推廣云南防疫模式,整體防疫水平得到顯著提高。接下來,公司也將進一步優化防非流程,降低防非成本。目前階段,公司第一要務是確保冬季大生產穩定,這是公司整個生產經營下一步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基礎和核心。現在全公司已積極行動起來,嚴抓冬季防非工作落實,確保生產可防可控。同時,公司將充分利用好現有產能,做好種豬質量優化工作,主動淘汰低效母豬,替換成生產性能高的二元雜交或三系雜交母豬,做實種豬基礎工作,持續降低種豬存欄均值。雖然公司三季報業績較差,但公司上下現在充滿信心和干勁。公司正在慢慢甩掉歷史包袱,重整旗鼓、重新出發。
(二)養禽業務
今年以來,公司養禽業務競爭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生產成績優異且穩中有升,在行業中處于較為領先的位置。其中9月上市率達94.9%,連續多月處于歷史高位。2021年三季度公司肉雞養殖完全成本約6.6元/斤,剔除飼料原料上漲因素提高的0.7元/斤,整體相比去年同期下降0.4元/斤,成本控制較為理想。利潤方面,今年養禽業務一季度有較好盈利,二季度略有虧損,三季度中7、8月份受價格低迷行情影響,虧損較大,9月份重新恢復盈利,前三季度公司養禽業務總體仍有不錯盈利。公司認為,今年四季度黃羽肉雞業務實現盈利的可能性較大,預計全年可實現較好盈利。同時,今年整個養禽行業產能去化加速,預計明年公司養禽業務會有較好收益。同時,公司禽業往下游屠宰加工方面轉型升級效果明顯。公司從2017年開始著手禽業轉型升級,規劃2024年末實現“532”的比例,相關計劃正一步步推進落實。第三季度鮮銷比例進一步提升,由半年度的13%提升至近15%,部分月份超17%。公司現有單班屠宰年產能約2.6億只,公司也將持續加大生產適屠品種的產品規模。
(三)其他業務
公司其他配套及相關產業,與公司雞豬主業實現較好對沖,整體處于較好的盈利水平。動保業務總體相對穩定,年初至今約盈利3億元;投資板塊今年表現較為理想,年初至今約盈利8-9億元;農牧設備公司、乳業公司等同樣表現優異,處于較好的穩定增長階段。總體而言,對于公司而言,目前對業績影響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是養豬業務。公司將緊緊圍繞“勇改革、嚴治企、強經營,打造企業新優勢”的年度工作主線和“固本強基,穩健致遠”的工作基調,在行情低迷期,進一步做好生產管理,打牢基礎,練好內功,提高生產水平和行業競爭力。期待公司在新一輪周期來臨時有更好的表現。
二、Q&A
問:公司第三季度綜合(含自繁苗和外購苗)養殖完全成本、9月份自繁苗育肥豬完全成本分別為多少?今年年底和明年的目標為多少?公司云南養豬公司9月份的完全成本為多少?
答:公司肉豬養殖成本呈逐月下降趨勢,第三季度綜合(含自繁苗和外購苗)養殖完全成本約11元/斤。9月份自繁苗育肥豬完全成本降至約9.5元/斤,這部分成本大致對應6個月前的投苗,公司現在豬苗生產成本大幅下降,預計養殖成本會有較大幅度下降。相比于現在豬價,目前成本仍然較高,但這屬于階段性的異常波動,主要是因為前期高價外購豬苗大比例出欄(約占三季度出欄量的45%)、主動加快淘汰低效母豬、產能利用率較低分攤固定成本等所致。公司5月份起暫停外購豬苗,預計年底肉豬完全成本降至8.7元/斤左右,逐步回歸正常狀態,甩掉歷史包袱,為明年完全成本整體降至7.8元/斤以下的目標打好基礎。公司養殖管理較好的云南養豬公司,9月完全成本約7.8元/斤。
問:公司現在豬苗生產成本為多少?
答:公司豬苗生產成本持續下降,由今年初的650元/頭持續降至9月底的430元/頭左右,部分優秀的豬場單頭豬苗生產成本低于280元。未來公司還會主動加快淘汰部分相對低效的母豬,提升母豬群體質量,進一步降低豬苗生產成本。
問:公司前期外購的豬苗,大概何時可以出欄完畢?對公司接下來幾個月的肉豬出欄量有何影響?
答:公司5月份暫停外購豬苗,5月份之后的投苗均以自產豬苗為主。若按照正常出欄節奏,預計10-11月份外購豬苗育肥部分可以出欄完畢。公司肉豬生產較為穩定,上市量穩中有升,9月份銷售肉豬約170萬頭(含毛豬和鮮品),創近兩年來新高。根據前期投苗及生產周期,初步預計10月份仍處較高規模。因5月份暫停外購豬苗,預計11月份后會有短暫性回落,之后逐月提升。請各位投資者注意出欄量變化。
問:公司母豬群體現在恢復到何種程度?
答:今年二季度起,公司開始著手加快主動淘汰相對低效的母豬,優化母豬群體質量,持續做好相關工作,目前種豬體系基本恢復正常,完全可以滿足公司現階段的發展需求。截至9月底,公司高性能的能繁母豬約110萬頭,后備母豬約40萬頭,與半年度基本持平,主要是對母豬優中選優,進行質量提升和更新淘汰。公司還有100多萬頭可隨時用作后備母豬的小種豬,可滿足公司未來擴大生產的需求。公司5月份已暫停外購豬苗,自產豬苗可滿足公司后續生產計劃,自主育種能力全面恢復。分娩健仔數、自產豬苗數和投苗量等生產指標逐月攀升。配種分娩率、窩均健仔數逐月提升,產保死淘率逐月下降,9月份窩均健仔數提升至10.3頭,三季度產保死淘率降至8%,已接近非瘟前水平。
問:公司現階段所有能繁母豬和自產能繁母豬的存欄均值分別為多少?
答:公司能繁母豬存欄均值逐步下降。主要是因為前期外購部分高價母豬存欄值隨著折舊逐步下降,同時外購母豬比例逐步降低,公司更新的自產母豬存欄均值較低。目前所有能繁母豬的存欄均值約5200-5400元/頭,其中自產部分約3100-3500元/頭,自產和外購的能繁母豬存欄均值存在一定差異。
問:了解到公司部分高效場生產成本高于大線場和傳統場,請問公司如何做好平衡?
答:在規劃上,公司新的豬場基本上都是采用高效場標準建設,不會采用原來大線場和傳統場的建設標準。公司已推廣高效場多年,運用效率逐步提升,部分高效場可能因前期投資較高,導致成本階段性高于傳統場和大線場。后續公司將繼續研究如何進一步提升高效場使用效率和效果,降低生產成本。
問:公司豬業農戶(或家庭農場)育肥管理防疫體系是怎樣的,防疫效果如何?
答:首先,“公司+農戶(或家庭農場)”模式為相對分散的模式,有利于疾病防控,分散風險,是非常好的防疫天然手段。過去一兩年,公司豬業合作農戶(或家庭農場)按照公司統一標準和要求,主要靠“雙六”的“硬件+軟件”措施進行管理,改造升級農戶的防疫硬件和設施,防疫效果得到大幅提升。六大硬件配套:料塔(實現場外打料)、進場消毒間(三段式沖涼房和物資消毒間)、有效圍蔽、防蚊網、豬舍更衣室、視頻監控;落實六大禁令:嚴禁人員隨意進出,實行審批制度;嚴禁人員進豬場生活區不按要求洗澡更衣換鞋;嚴禁自帶豬肉及肉制品入場;嚴禁物資不按要求消毒入場;嚴禁車輛進入;嚴禁小動物不圈養。目前農戶(或家庭農場)育肥層面防疫效果可以得到較好保證。
問:公司未來肉豬養殖成本下降的方法主要是什么?
答:首先,豬苗成本有較大的下降空間。主要方式為主動加快淘汰部分相對低效的母豬,降低母豬存欄均值,同時提升母豬的生產效率,提高豬苗質量。其次,提升養殖效率和效果。在育肥端,做好基礎生產管理,提高肉豬上市率,減少非正常損失,降低飼料成本。第三,提高出欄量。公司明年的出欄目標為1800-2000萬頭,可以有效降低固定資產和人員費用攤銷。
問:公司如何提高豬場的利用率?
答:公司現有商品肉豬產能約4600萬頭。目前豬價低迷,公司利用部分高效的種豬場階段性飼養肉豬和一些小種苗。同時,降低飼養密度,盡量提高豬場的產能利用率,避免資產過度閑置。
問:公司養殖經營模式上是否會發生大的變化?是否會考慮一體化的自繁自養模式?
答:經營模式上,大的方向不會改變,仍以與農戶合作為主要方向。尤其是今年國家提出“實質性推動共同富裕”戰略,公司會堅持采用“公司+農戶(或家庭農場)”及“公司+現代養殖小區+農戶”的模式,這些模式均是一體化經營,與農戶共同成長,帶動農戶一起奔康致富,為鄉村振興貢獻溫氏力量。當然公司也會少量嘗試其他模式進行對比。
問:公司三季度業績預告中計提金額大概為多少?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答:公司本次計提事項約14-17億元,主要包括存貨肉豬的跌價準備和股權激勵費用等。
問:公司年底是否會計提母豬的減值損失?
答:待年底時,公司將嚴格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和謹慎性的要求,對屆時存欄的生產性生物資產進行減值測試。若確實存在減值跡象,將嚴格按照會計準則計提減值損失。
問:公司為應對豬周期底部,做了哪些資金準備?
答:為應對豬周期底部,公司提前部署做好資金準備。根據資金壓力測試,公司有充足的底氣和信心順利度過本輪豬周期底部。(1)今年4月份,公司募集92.97億元可轉債資金;(2)公司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比同行約早半年時間控制資本開支、活化資產,及時處置部分閑置資產收攏資金,現階段基本停止新開工項目,在建項目能停則停、能緩則緩;(3)庫存資金充裕。截至9月底,公司庫存資金超120億元;(4)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充分利用包含銀行貸款、中票、短融等常規融資工具以及金單、承貼通、銀行承兌匯票等供應鏈金融融資工具;(5)公司還有幾十億規模可隨時變現的財務性投資項目。
問:公司通過何種方式降低管理成本?
答:為順利度過豬周期底部,公司充分考慮當前形勢,開展降本增效專項工作,分級分類制訂降本增效方案,深挖降本增效潛力。(1)優化組織和人員。撤并部分冗余單位,分流富余人員。同時,公司董監高主動帶頭降薪,各級干部和職能部門員工從高到低依次調降薪酬幅度,以此降低人力和營運成本,提升運作效率。生產單位員工為公司發展堅守一線崗位,薪酬則不作調整。(2)加強費用預算管理。嚴格把控支出審核,第三季度總費用得到有效控制。除財務費用和股權激勵以外的經營費用相比去年同期下降9%,費用控制效果明顯,接下來努力達到年初定下的“全年費用不增加”的目標。
[免責申明]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資訊來源于企業發布的投資者活動記錄表,文字略有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原始紀錄以及更多信息請參考企業相關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