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子公司再次被申請破產清算 中信國安投資者索賠仍在征集中)
中信國安(000839)19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京國安廣視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安廣視”)再次被申請破產清算。
公告顯示,國安廣視此前已被債權人青島海信寬帶多媒體技術有限公司申請破產清算。近日,國安廣視再次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通知書》,四川九州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九州電子”)以國安廣視已經資不抵債,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于2021年9月29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國安廣視進行破產清算。
四川九州電子認為,其與國安廣視之間長期存在買賣關系,截至2021年3月17日經雙方核對結算,國安廣視共計欠四川九州電子貨款4145.34萬元。
國安廣視成立于2014年4月,中信國安持股74.42%。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國安廣視經審計的總資產13.83億元,占上市公司總資產比重為10.36%,負債總額29.34億元,凈資產-15.51億元。
中信國安在公告中表示,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上述破產申請,國安廣視將進入破產程序,進入破產程序后,公司將喪失對其控制權,國安廣視將不再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
截至2021年9月30日,中信國安對國安廣視的長期股權投資余額為0元、其他應收款15.47億元、擔保余額為2.94億元。若國安廣視進入破產清算程序,上述其他應收款存在無法收回的風險,且擔保責任并未消除,公司將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計提減值準備并確認相應預計負債。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國安還因虛假陳述行為正面臨投資者的索賠。今年6月,公司公告稱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因2009年至2015年連續七年年度報告中存在虛假記載,證監會決定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給予警告并作出處罰。
此次中信國安被罰與其前子公司青海中信國安有關。經查明,青海中信國安為了完成業績目標,連續多年財務造假。在青海中信國安納入中信國安合并報表的2009年至2014年期間,累計虛增營業收入5.06億元,累計少計財務費用5.07億元,累計虛增利潤總額10.13億元。
此外,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中信國安與中信國安投資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青海中信國安100%股權轉讓給中信國安投資,并進行了相應賬務處理,同時確認了2015年1月至6月該股權對應產生的投資收益。青海中信國安因賬面虛增收入、少計財務費用,造成2015年1月至6月虛增凈利潤6832.61萬元,導致2015年中信國安賬面投資收益多計3347.98萬元。
上海市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吳立駿律師提示,根據相關司法解釋,凡在2010年4月27日至2020年5月17日期間買入中信國安,并在2020年5月17日收盤時仍持有該股票的受損投資者,可通過公號“大眾證券報”(特征碼:18018)報名,參與索賠。
根據中信國安此前披露的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基于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投資者訴訟情況,公司按照謹慎性原則計提預計負債約0.74億元。
業績方面,中信國安2021年前三季度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5498萬元至50498萬元,去年同期則虧損13946.13萬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0906元至0.1288元。
記者 肖宏娟
掃碼報名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