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申能股份(600642.SH)發布2021年三季報。數據顯示,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8.99億元,同比增長29.4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4.03億元,同比增長23.19%。把握經濟恢復和行業改革帶來的機遇,申能股份履行能源企業“碳達峰、碳中和”社會責任,通過電力結構有效轉型,實現經營業績穩步增長。
今年以來,面對全社會用電需求旺盛、煤價高位盤桓局面,燃煤發電保供壓力劇增,火電企業普遍盈利下滑,但申能股份依然保持了凈利潤逆勢正增長,主要得益于其堅守綜合能源供應商定位,通過火電、新能源雙輪驅動,實現經營效益提升提質。
布局電力新興業務 做綠色低碳“領跑者”
隨著煤電碳排放高、價格波動劇烈等劣勢逐漸顯現,在能耗雙控的強壓下,清潔能源占比將持續提升。分析人士稱:“大型電力公司轉型新能源初具成效,龍頭具有規模、調峰以及火電靈活性改造等優勢,清潔能源收入端有望走向市場化。”
近年來,在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領域,申能股份取得顯著成果。截止報告期末,公司可再生能源風電和光伏發電的裝機容量占總裝機容量比例達20%,新能源發電貢獻權益利潤6.39億元,同比增幅達67%。
在儲能領域,公司成立上海申能新動力儲能研發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儲能領域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工作;外三火電聯儲項目(5MW/5MWh)完成一系列性能試驗與系統聯調,運行平穩可靠;用戶側儲能項目開發取得突破,首個用戶側市場峰谷價差套利模式的項目已完成前期論證。
獲政策利好支持 打造環保節能新標桿
日前上海市發改委發布關于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的通知,稱燃煤發電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在現行基準價0.4155元/千瓦時基礎上上下浮動,原則上不超過20%。
對此,信達證券認為,當前風電光伏處在大發展階段,但仍然難以滿足社會增量需求,需要火電發揮兜底保障作用。為更好地解決電力供應失衡問題,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提速。
以煤炭增產增供、完善電價機制兩大政策為抓手,申能股份一方面有效緩解電煤采購成本。據悉,公司上半年長協進口煤合同兌現率100%,國內各主要煤炭供應商長協兌現率保持較高水平。1-8月,拓展電煤采購渠道,抓住進口煤價格優勢窗口期,加大采購力度,累計完成進口煤采購約209萬噸。
另一方面,助力煤電減排,持續打響節能品牌。資料顯示,公司現有燃煤發電均為大功率的高效先進機組,其中外高橋三發電機組及外高橋二發電機組煤耗水平全國領先;“平山二期”135萬千瓦機組全球領先,成為燃煤發電行業新標桿;作為校企共建的成果之一,申能股份和華東理工大學簽約碳中和聯合實驗室協議,并啟動外三發電CO2制30萬噸甲醇工藝包項目,未來將建成電力行業煙氣碳捕集及利用的典范,為火電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引領示范。
業內人士指出,中長期來看,成本端和發電價格端迎雙利好有望改善企業電力產業利潤,疊加電力結構新能源轉型,或將推動申能股份在資本市場的價值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