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開盤,中天科技再度一字漲停,錄得二連板,股價也創(chuàng)下年內新高12.23元/股,相較7月份的低點,累計漲幅超過70%。距離歷史高點的15.66元也已經相去不遠。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中天科技封單超90萬手,昨日更是拿下了百萬封單。
近來,中天科技還受到北向資金的追捧,上周,股票獲了滬股通增持4176.34萬股,持股市值增加4.01億元,在北向資金的推動下,放量突破年線,打開了上漲空間。近兩日來的一字漲停,更令其成為廣受投資者追捧的熱股。究其原因,或許是其站上了多個風口。
公司業(yè)務覆蓋多條熱門賽道
資料顯示,中天科技作為知名的光通信產品供應商,中國光纖光纜“五巨頭”之一,同時也是重要的電力、海洋裝備產品供應商,目前已經形成海洋裝備、新能源、智能電網、光通信、新材料、新能源等多元化產業(yè)格局。其中海洋產業(yè)主要包括海底光纜電纜、海洋觀測等。
海底電纜、電網、5G、新能源,每一個都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立足其一便是站上了風口,而中天科技作為綜合型企業(yè),更是持續(xù)受益。據公司年中報顯示,海洋產業(yè)營收為46.67億元,占比只有10.59%,但卻有著42.80%的毛利率,且同比增長高達123.76%,有著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三季報凈利下降系計提減值
此前,中天科技發(fā)布了2021年三季報。報告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73.94億元,同比增長23.16%;凈利潤4.88億元,同比下降69.11%。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130.17億元,同比上升37.55%;單季度歸母凈利潤2.43億元,同比下降51.61%。
增收不增利,股票卻是一字漲停,令不少投資者覺得奇怪。
其實公告中已經指出,營收增長主要是子公司海纜產品在本季度集中交付確認收入增長所致。而凈利潤下滑,則是高端通信業(yè)務遭遇黑天鵝,中天科技進行了計提存貨減值。公告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天科技各類資產減值損失合計為20.84億元。
興業(yè)證券研報指出,若剔除減值損失及其對所得稅的影響,預計Q1\Q2\Q3單季度實現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之前的利潤)約為6.55、9.95、11.50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4.11%、-5.80%、63.19%。
這證明,中天科技的業(yè)績是有保障的,排除特殊事件影響,其盈利能力也絲毫不差。
多機構看好公司發(fā)展
對于公司的未來發(fā)展,有業(yè)內人士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橫跨多賽道的中天科技,將以新能源為突破、海洋經濟為龍頭、智能電網為支撐、5G通信為基礎、新材料為生長點,完成全方位產業(yè)布局。
此外,華西證券、國盛證券、天風證券等多家機構也發(fā)布研報,看好公司發(fā)展,給出了“買入”評級。
天風證券認為,公司從單一的光纖光纜板塊,持續(xù)擴張形成5G光通信、電力、海洋、新能源四大業(yè)務板塊,并且每個領域市場地位均保持前列,具備較強的穿越周期穩(wěn)成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