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UCloud優刻得(688158)發布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UCloud優刻得實現營業收入23.43億元,同比增長43.04%;技術研發投入2.44億元,同比增長49.46%。有分析指出,這家云計算公司的市場正在從互聯網向政企行業縱深。
轉型政企市場 取得多項突破和進展
互聯網行業的熱點已經逐漸從消費互聯網轉移到產業互聯網,平臺型互聯網企業受到反壟斷政策監管,無序擴張得到一定控制;而在線教育、游戲等一些行業,也因為政策的影響出現較大的調整。以C端用戶為主的消費互聯網,比較缺乏大的增量和新的亮點。
而產業互聯網在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指引下,逐步走向深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在向產業鏈的各環節滲透,一些數字化比較領先的地區和機構,逐漸從IT基礎架構的升級改造,走向業務場景的應用創新。
從UCloud優刻得的收入構成來看,在2019年披露的上市招股書中,2019年其移動互聯、互動娛樂、企業服務等偏互聯網的收入占比75%;傳統行業收入占比20%;近兩年來,UCloud優刻得沒有再披露細分行業的營收數據,但2020年年報中,UCloud優刻得明確表示,公司將堅持行業突破戰略,重點拓展傳統行業。在數字政府、工業互聯網、教育和醫療等傳統領域,UCloud優刻得都做下不少標桿項目。
在數字政府領域,UCloud優刻得與廈門市政府合作了全國首個大數據安全開放平臺,打造了政務數據開放和應用的范本,隨后這一模式,又應用到青島公共數據服務平臺;依靠安全屋數據流通平臺、優鈦私有云、UCMP多云管理平臺等產品組合,UCloud優刻得為上海政務云、北京政務云、即墨城市大腦云平臺等,提供了政務云和數據流通服務。
UCloud在政務服務方面的技術能力,也獲得國家層面的機構關注。2021年,UCloud優刻得與工信部信通院合作的“通信大數據行程碼”,查詢人次超過120億次,在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分析認為,在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下,作為內資、科創板上市的UCloud優刻得,在服務政府客戶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UCloud優刻得通過投資,來獲得技術能力和客戶資源,與投資的公司一起來打造行業解決方案。2021年3月,UCloud優刻得與合作伙伴投資設立了優云智聯青島工業互聯網總部基地,并在之后陸續打造了德陽市工業互聯網云平臺、思遠重工、森普管材等傳統制造業標桿項目,實現了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重要突破。
在醫療和教育領域,UCloud優刻得同樣注重傳統機構的數字化。在醫療領域,UCloud優刻得主要與傳統的三甲醫院合作,比如與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合作的心血管病科研大數據平臺,利用安全屋技術,在保障醫療數據安全的前提下進行醫聯體的科研分析。在教育領域,UCloud優刻得與高校、基礎教育等線下教育機構合作,匹配了教育、管理、科研的各個場景;特別是在科研領域,UCloud高性能計算產品,為高校的航空航天、氣象研究、高分子材料研究等提供算力支持。
在向政企市場轉型的過程中,UCloud優刻得的戰略方向清晰;憑借國資加持、領先技術和服務能力,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進展。
持續加碼研發 打造差異化產品
在產品方面,UCloud優刻得加大了針對政企客戶和未來市場的產品研發投入,2021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同比增加49.46%,深耕產業互聯網的抓手主要是混合云、私有云、安全屋數據流通平臺和邊緣AI產品。
根據IDC的數據,未來80%以上的企業會采用混合云架構。因此UCloud優刻得在積累了9年的公有云經驗之后,非常重視混合云的打造。傳統行業用戶通常已經自建了IDC,在上云的場景中,更多傾向于采用利用原有的IDC,再加上公有云,搭建一套混合云。將比較穩定的、時效要求不高的業務,放在自有IDC,而將一些時效要求高、有彈性擴容需求的業務,放在公有云上。
UCloud優刻得募資建設的烏蘭察布云計算中心一期,在2021年9月已經正式商用,根據國家東數西算戰略,和客戶搭建混合云的需求,定位于冷數據存儲、大數據離線計算、HPC(高性能計算)、高功率AI訓練等四大場景,可為企業大幅降低運營成本。UCloud優刻得在上海青浦的數據中心一期也已經封頂,預計將于2022年Q1投入使用,屆時與烏蘭察布形成前店后廠的結構,承接用戶的核心計算業務與高時效業務。
傳統行業用戶非常重視信息基礎設施與數據安全,很多采用私有云的IT部署。特別是在信創和國產化替代的背景下,私有云在中國市場增長很快。UCloud優刻得打造了與其公有云同源同構的私有云,可與公有云無縫打通,進行混合云交付;便于客戶進行統一管理、統一運維,降本增效。目前優鈦私有云已經與國產的芯片、服務器、應用軟件等實現全面的兼容。
當前,數據成為主要的生產要素,國家也頒布了《數據安全法》,UCloud優刻得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數據安全流通平臺安全屋,并且在政務、金融、醫療領域都有落地案例。在2021年9月,UCloud優刻得升級了安全屋的隱私計算平臺,采用多方安全計算、聯邦學習等技術,與原有的數據沙箱一起,服務數據開放和流通。
在智慧校園、智慧醫院、智慧園區、智能制造等場景中,AI已經成為一種賦能型產品,為了讓這些場景的管理更高效,信息數據化、數據可分析、功能可拓展,成了用戶的重點需求。UCloud基于視頻結構化的AI能力,推出“人臉識別測溫”和“邊緣計算”兩大系列AI新品,形成AI產品+AI組件的生態組合。目前在上海浦東機場、臨港自貿區、同濟大學、養老院等一些場景,已經測試應用。
保持戰略定力 通過長期主義創造價值
有分析認為,從UCloud優刻得的營收和其他財務數據上看,進入傳統行業的增速沒有那么快。
首先,傳統行業本身就不像互聯網行業,經常會出現指數級的、爆炸式的增長;通常是螺旋式增長,波浪式前進,再像之前服務互聯網行業、游戲公司那樣,一夜之間流量暴增不太可能。
其次,傳統行業的場景和應用比較復雜。不但要做好底層的基礎設施,更要了解用戶的業務需求,這對任何一家云廠商來說都非易事,特別是常年做IaaS,不做SaaS的UCloud優刻得。所以,UCloud特別需要一些生態上的合作伙伴,能夠共同形成對于用戶的解決方案;另外在重點行業aPaaS、SaaS應用上的一些投資,或許能夠彌補在用戶場景上的短板。
第三,賽道競爭非常激烈。之前在公有云領域,UCloud優刻得主要面對阿里云、騰訊云這些巨頭;這些巨頭目前同樣面臨著進入產業互聯網、轉型傳統領域的問題;此前UCloud優刻得高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將產業互聯網的千行百業比喻成崇山峻嶺,認為在山嶺之間,用戶需求和競爭對手的配比會發生很大變化;但目前看來,要么是用戶需求尚無解決方案,要么云廠商的解決方案已經形成“內卷”;要么是叢林之中還埋伏著浪潮、曙光、新華三、深信服這些好兄弟。
放眼未來,硬科技仍是帶領企業乃至社會跨越經濟周期、實現可持續增長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對于UCloud優刻得來說,要保持堅定的戰略定力,對產業互聯網長期有耐心,發揮國資背景、產品積累和優質服務的優勢;同時也需要找到更加精準的行業場景,了解用戶的業務場景和產品需求;打磨“差異化”的殺手锏產品來打破行業內卷,在數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中,通過長期主義來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