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有消息稱,隆基股份有產品在美國邊境被扣留。
當日晚間,隆基股份公告回應表示,自2021年10月28日至2021年11月3日,美國海關依據暫扣令(WRO)對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美國子公司出口到美國的共計40.31MW組件產品進行了扣留,本批貨物約占公司2020年度出口美國銷量的1.59%。目前,公司對美國市場的發貨仍在正常進行,以滿足美國客戶的訂單需求。
美國海關的暫扣令(WRO)暫未對公司的經營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不過,仍然有業內人士表示了其擔心。根據美國海關(CBP)發布的針對合盛硅業硅基產品的暫扣令(WRO),對美國出口組件企業需要證明供應鏈中不含合盛工業硅提純的多晶硅原料。分析認為,硅料替代困難,自證難度高,相關政策收緊可能加大對美國出口光伏產品難度。
值得注意的是,當天隆基股份盤中放量大跌,一度跌超9%,盤后公布的龍虎榜數據顯示,知名游資章盟主的常用席位國泰君安證券寧波彩虹北路赫然出現在隆基股份賣方第二位,賣出金額高達6.52億元。
章盟主是江浙地區元老級、頂級游資之一,資金實力雄厚,尤好在權重大票主升浪上重倉出擊,風格剽悍。
實際上,隆基股份并不是今年第一家出現組件產品被美國邊境扣留的中國光伏企業。此前,包括晶科能源(JKS)、阿特斯(CSIQ)、天合光能(688599.SH)等企業相繼出現出口美國的光伏產品被邊境海關扣留的情況。 專家表示,此次事件是今年6月底美國海關(CBP)發布的針對合盛硅業硅基產品的暫扣令(WRO)。
合盛的硅基產品本身不出口美國,受影響的是禁止以合盛工業硅提純的多晶硅為原料,生產的晶體硅光伏組件出口美國。
在最新公告中,隆基股份提出將積極應對和配合美國海關提供相應的追溯證據。不過,該人士分析認為,國內大部分多晶硅企業都采購合盛工業硅,且企業自證難度較高。在提供的供應鏈追溯證明沒有被美國海關認可之前,對美國出口產品仍然存在較大被扣留可能。
美國對華光伏產品出口限制政策早已有之。
早在十年前,美國便曾對中國光伏組件企業實施貿易限制措施始。彼時,中國太陽能電池組件出貨量已占全球半壁江山,90%的產品銷往海外。
2011年11月8日,美國商務部正式立案對產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進行“雙反”調查并于2012年10月作出終裁,認定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實質性損害了美國相關產業,裁定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
彼時,因雙反被推上風口浪尖的中國光伏企業包括尚德電力、天合光能、英利能源以及阿特斯。2011年,這四家企業組件出貨量幾乎占據全球一半的市場份額。
十年時間,國內光伏行業輪轉,龍頭企業更迭。
2020年底,組件出貨“新四巨頭”誕生: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其中,隆基股份去年全年的組件出貨量為24.53GW。
雖然隆基的組件出口量是在近幾年才暴增超過晶科等公司登頂全球,但是以公司完備的業務體系,應該不存在把新疆硅料制成產品出口至美國,所以整體上“扣留產品”問題應該不大。
更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包括美國市場在內的美洲區域,其營業收入占總營收入比重為16.20%。因此,美國市場的受限對隆基股份影響有限。市場此次對隆基股份作出那么大的反應,更多還是受情緒影響。最主要原因是公司今年三季報的毛利率下降比較大,再加上前期漲得太厲害、估值又太高,因此一旦有利空消息就會出現大跌現象。
不過有不少券商仍然積極看好隆基股份。
比如,招商證券近日在研報中指出隆基股份是全球光伏單晶硅片龍頭,自2015年前前瞻布局一體化,目前已成為組件環節全球龍頭。此外,公司深度布局BIPV領域,也將為后續增長奠定堅實基礎。估算公司2021-2022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5、149億元,維持“強烈推薦-A”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