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來越多的造車新勢力迅速崛起并且成功上市后,汽車行業經常會聽到造車新勢力要干掉傳統車企的論調,尤其是特斯拉、蔚來等新能源汽車產能不斷提升后,很多人都認為汽車行業要深度洗牌了。
電動化是大趨勢,這無可厚非,汽車行業肯定也會面臨洗牌。但如果說新勢力要干掉傳統車企,這未免有些太片面。
造車新勢力你追我趕
近期,國內新勢力造車企業相繼公布了10月交付量數據,最新排名已從之前的“蔚小理”變成了“小哪理”。
雖然,多家車企都被“缺芯”難題所困,但小鵬汽車時隔許久,終于登頂造車新勢力月銷榜榜首,10月份交付量再破萬輛,達到10138臺。
剛收獲360集團融資的哪吒汽車,以8107輛的成績擠進第二名,也是今年以來造車新勢力中月度交付唯一持續增長的新勢力車企。
理想汽車以7649臺交付總數,同比增長107.2%,守住第三把交椅。自交付以來,理想ONE累計交付量已達96516輛。
相比之下,長期占據頭把交椅的蔚來則差強人意,交付量同比下降27.5%。上月還在“冠軍寶座”上且銷量破萬的蔚來,卻跌出了銷量第一陣營。
除此之外,還有威馬、零跑、嵐圖、廣汽埃安、大眾I.D、極氪等幾位造車新勢力,也活躍在國內市場。
傳統車企整合資源極力趕超
雖然造車新勢力,你追我趕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們的出現,也正在改變國內汽車行業的格局。
但是造車新勢力在國內新能源車銷量中占比并不算高,他們的核心能力還不算成熟,不足以形成顛覆性的能力。對新勢力的關注度較高,主要是由于集中在每月首日公布銷量,形成了局部關注效應。
根據乘聯會數據,2021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101.5萬臺,占整體乘用車零售量的10%。而“蔚小理”三家上半年銷量總和,也不過大眾在中國銷量的7%。
與此同時,隨著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接受度及新能源滲透率的不斷提高,傳統車企也在不斷加碼新能源車。上汽集團10月29日宣布,擬投資設立飛凡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70億元。
此外,不少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銷量數據也比造車新勢力高。昨日,比亞迪官方發布銷量數據顯示,10月份新能源汽車銷售超過8萬輛,同比大漲超200%。
8萬輛新能源車的銷量成績等于:小鵬+蔚來+理想+威馬+哪吒+零跑+嵐圖+廣汽埃安+大眾I.D+極氪等十家造車新勢力的銷量。
在今年以來,比亞迪已經連續在6、7、8、9月奪得單月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可以說在銷量方面比亞迪是唯一能夠實現對特斯拉壓著打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
比亞迪占盡先機
眾所周知,現階段,造車新勢力普遍還“重研發+重銷售”,多數采用代工或代工+自產的模式,產品質量一直也備受質疑。顯然,與擁有扎實造車技術的傳統車企相比,造車新勢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做到質量過硬并非朝夕之功。
此外,造車新勢力還有一個更為致命的問題,就是抗風險能力差。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造車新勢力在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環節上都沒有什么比較強的把控能力,芯片方面更是沒有任何發言權,這就導致它們的銷量很容易“隨行就市”,看上去風風火火,但一次芯片短缺、一次生產線改造就能讓它們的銷量玩過山車。
此外,目前造車新勢力均處于虧損狀態,短期內無法實現盈利,仍需靠資本續命。目前來看,理想是距離盈虧平衡線最近的企業,但起碼還需要一兩年,隨著其在自動駕駛領域加大研發投入,盈利時間節點可能會推遲。
這意味著,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造車新勢力仍將如履薄冰,沒有安全感可言,必須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而比亞迪又相對比較特殊,對于造車新勢力而言,比亞迪是傳統的車企,擁有成熟的上下游產業鏈和更為雄厚的技術儲備,完全可以向新能源汽車方向轉型;
相比于其他傳統車車企,比亞迪轉型新能源的力度最大、速度最快、效率最高,所以在新能源風口之下獲益也是最大的。
處于兩者之間,比亞迪占盡了優勢,既有造車新勢力類似的電池技術背景,又有傳統車企的燃油車積累,還有自己的工廠,這些都是造車新勢力無法比擬的優勢。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造車新勢力在技術創新領域有一定建樹。比如,小鵬自動駕駛水平與特斯拉相當,蔚來即將發布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芯片。
不管是傳統車企也好,或者是新勢力車企也好,留給它們的時間都已經不多了,所以不論在產品號召力還是產品實力上面都是需要進一步突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