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國民技術(300077.SZ)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及控股孫公司內蒙古斯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斯諾或目標公司)與POSCOCHEMICALCo.,LTD(以下簡稱浦項化學或外方股東)、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友鈷業)簽署《增資協議》。
據悉,上述交易完成后,將有助于改善內蒙古斯諾現金流、降低資產負債率。同時,國民技術的經營業績也將受積極影響。
經營業績大幅增長擬拓展鋰電池領域合作
國民技術是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主要從事自主品牌的集成電路芯片研發設計及銷售,并提供相應的系統解決方案和售后技術支持服務。
該公司持續聚焦“安全+通用”產品及市場戰略,圍繞信息安全、SoC、無線通信連接三大核心技術優勢,形成三大產品線:安全芯片產品線、通用MCU產品線及射頻芯片產品線。產品涉及金融安全和物聯網安全芯片、通用MCU芯片、可信計算芯片、智能卡芯片、超低功耗藍牙芯片等。
國民技術目前已成為國內USBKEY芯片、藍牙KEY芯片和智能卡芯片行業市場的主要供貨商之一。此外,該公司在全球可信計算領域深耕多年,是國內最大的可信計算芯片廠商,國內商業市場占有率已超過85%。
國民技術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
國民技術發布的第三季度報告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09億元,同比增長121.3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128.67萬元,同比增長1512.94%,該公司的營收與凈利潤實現大幅增長。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關注到,國民技術的新能源負極材料領域業務由子公司深圳市斯諾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斯諾)承擔,其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石墨化加工服務。負極材料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消費電子產品和儲能行業等鋰電池領域;石墨化加工工藝是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石墨化加工主要為配套公司自身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生產,在滿足企業內部需求的基礎上,可為行業其他用戶提供石墨化加工服務。
2021年5月31日,國民技術與浦項化學簽署了《意向書》,浦項化學擬通過受讓深圳斯諾或其子公司部分股權、或成立合資公司等形式,與該公司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業務領域開展合作。
2021年11月10日,國民技術召開第五屆董事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與浦項化學簽署〈增資協議〉的議案》,同意該公司及控股孫公司內蒙古斯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斯諾之全資子公司)與浦項化學、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斯諾股東之一)簽署《增資協議》。
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經營業績受積極影響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關注到,上述交易前,內蒙古斯諾為深圳斯諾全資子公司,交易的重組過程中,深圳斯諾對內蒙古斯諾進行債轉股增資,內蒙古斯諾注冊資本從8000萬元增至8500萬元。其后,深圳斯諾分別將持有的內蒙古斯諾95%及5%股權轉讓予國民技術和華友鈷業,重組完成后國民技術持有內蒙古斯諾95%的股權,華友鈷業持有內蒙古斯諾5%的股權。
此后,浦項化學以1.41億元現金認購重組后的內蒙古斯諾新增注冊資本,取得交易后內蒙古斯諾15%的股權,增資款中1500萬元計入內蒙古斯諾注冊資本,人民幣1.26億元計入內蒙古斯諾資本公積。國民技術放棄行使優先認購權,增資完成后,內蒙古斯諾注冊資本變為1億元。
公告顯示,2020年末,內蒙古斯諾總資產3.36億元,凈資產6431.46萬元;2020年內蒙古斯諾實現營業收入1.04億元;凈利潤174.22萬元。2021年9月末內蒙古斯諾總資產4.66億元,凈資產9570.20萬元;2021年1-9月內蒙古斯諾實現營業收入2.01億元;凈利潤3053.27萬元。
內蒙古斯承諾,在交易交割完成的前提下,外方股東應被授予向協議約定的總部設立于韓國的企業及其關聯企業出售內蒙古斯諾產品的獨家銷售權(以下簡稱獨家銷售權)。外方股東享有獨家銷售權的期限為叁年(以下簡稱首個授權期限),如首個授權期限內,外方股東通過獨家銷售權給內蒙古斯諾帶來的銷售數量達到1000噸以上,獨家銷售權應當自動續期兩年。
如第二個授權期限期間,外方股東通過獨家銷售權給內蒙古斯諾帶來的年平均銷售量達到5000噸/年以上的,則獨家銷售權的期限應在第二個授權期限的基礎上再行延長兩年。內蒙古斯諾以每兩個自然年度為期間對外方股東通過獨家銷售權給內蒙古斯諾帶來的銷售量進行考核,如在該考核期間內外方股東通過獨家銷售權給內蒙古斯諾帶來的年平均銷售數量超過5000噸,則獨家銷售權于該考核期間屆滿之日再行續期兩年,以此類推。
據悉,上述交易有利于內蒙古斯諾和浦項化學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和優勢,進一步推動內蒙古斯諾在新能源負極材料行業的發展。此次交易完成后,將有助于改善內蒙古斯諾現金流、降低資產負債率,進一步增強內蒙古斯諾的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國民技術的經營業績也將受積極影響。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將對內蒙古斯諾未來的經營情況,以及國民技術的業績表現保持關注。
(責任編輯 張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