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四川路橋(600039)回復了11月1日上交所關于公司重組預案信息披露的問詢函,此前公司在11月9日和11月16日兩次以部分問題仍需進一步完善和補充為由發布延期回復問詢函公告。
11月23日當天A股市場投資者對四川路橋的回復函似乎不太滿意,跳空低開,盤中最大下跌幅度達8.56%,收盤跌幅達5.88%。
為什么會這樣?主要是因為四川路橋本次重組預案涉及多元化發展,而市場投資者認為公司多元化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今年以來熱火朝天的鋰電池行業,并為此引入了戰略投資者能投集團和比亞迪,尤其是在行業中舉足輕重的比亞迪引人關注。正因為如此,A股市場曾經在10月21日公司發布重組預案之后給予了連續兩個一字漲停板、五個交易日內三個漲停板的熱情追捧。
而四川路橋在回復函中卻承認了公司現階段與能投集團和比亞迪合作基礎薄弱的風險、業務協同性可能無法實現的風險、戰略投資者持股比例可能無法滿足要求的風險、戰略投資者鎖定期可能無法滿足要求的風險,這難免讓投資者一時難以適應,因此放量大跌在所難免。
理想很豐滿:坐擁鋰電材料與上下游“協同”發展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增長態勢屢超預期,鋰電池產品量價齊升,成為最炙手可熱的賽道,作為產業鏈上游的鋰礦公司紛紛業績爆發,同時股價頻頻暴漲,A股的西藏礦業(000762.SZ)、西藏珠峰(600338.SH)、鹽湖股份(000792.SZ)等公司漲幅均在200%以上。港股的贛鋒鋰業(01772.HK)自2019年9月的低點7.507港元暴漲至今日(11月22日)的152港元,漲幅高達1900%之巨。
在這種市場背景下,作為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企業的四川路橋提出本次重組預案是否有“蹭熱點”之嫌,又是否有不務正業之憂?自然會引發監管層的關注,也會引發市場投資者的分析。
此事得從9月30日說起,當天公司發布公告擬籌劃發行股份并支付現金購買公司控股股東蜀道集團控制的交建集團100.00%股份、高路建筑100.00%股權及高路綠化96.67%股權。同時,公司亦在同步論證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事宜,相關方案尚未最終確定。
10月21日,四川路橋發布交易預案等一系列公告,表示擬通過向特定對象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引入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能投集團”)、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亞迪”)作為戰略投資者。
在兩大戰略投資者之中,比亞迪引發了市場投資者的廣泛關注,正如四川路橋在公告中所描述的,比亞迪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領軍廠商和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領跑者之一。四川路橋在公告中描述比亞迪開發了高度安全的磷酸鐵鋰電池和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電池,具備全球領先的技術優勢和成本優勢,并通過動力電池產能的快速擴張建立起領先的規模優勢。
當然,能投集團也非等閑之輩。能投集團控股川能動力和四川能投發展股份兩家上市公司,資產總額突破1800億元,在“2020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排名363位。
四川路橋表示,能投集團與公司在能源板塊的合作包括能投集團承諾在符合商業價值的前提下,按市場價格每年優先向四川路橋供應一定量的鋰鹽。
而比亞迪與四川路橋在鋰電材料領域的合作包括比亞迪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向四川路橋采購鋰電材料,四川路橋亦在符合自身銷售管理體系條件的情況下,優先保障比亞迪的鋰電材料的供應并保證提供給比亞迪的價格為同等條件下的最優惠價格。
總體而言,協同發展藍圖非常美好,四川路橋通過增發部分股權,用自身生產的鋰電池材料將產業鏈上游的鋰資源開采龍頭和下游的鋰電池總裝、終端產品龍頭串聯成為一個穩定發展的利益共同體。
現實很骨感:四川路橋具備一定基礎但風險巨大
上交所在問詢函中首要關注的問題是關于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業務協同性。
上交所要求公司補充說明是否充分具備與能投集團、比亞迪在上述領域開展合作的能力,是否有具體合作項目或協議及實際開展情況,雙方開展合作的現實可行性,并進行充分風險提示;結合上述事項,分析說明公司與能投集團、比亞迪是否屬于同行業或相關行業、雙方業務是否能實現協調互補的長期共同戰略利益,擬合作領域與公司主業如何實現協同等。
這一系列靈魂拷問似乎讓四川路橋一時難以回答,因此就有了連續兩次的延后回復公告。
在最終的回復公告中,四川路橋披露:
在鋰電材料領域,上市公司已啟動鋰電正極材料及前驅體項目的研發,鋰電正極材料項目已于2020年10月投產,前驅體項目尚未投產。公司現階段鋰電正極材料不能完全滿足比亞迪原材料的需求,公司尚未向比亞迪供貨、雙方在上述領域交易金額為零。
上市公司與能投集團、比亞迪在計劃協同業務領域實際開展的項目較少且技術仍存在提升的空間,上市公司是否能成功引入戰略投資者及是否能實現產業協同存在不確定風險。未來上市公司與能投集團、比亞迪的協同業務是否能實現協調互補的長期共同戰略利益仍然存在不確定風險。
顯然,四川路橋在回復公告中披露的“謙虛”信息,與之前的信心百倍存在較大反差,導致市場投資者熱情降溫也在情理之中。
雖然公司在之前的公告中表示引入戰略投資者的目的是在重點突出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核心主業的同時,積極布局培育能源板塊、礦產資源板塊、“交通+服務”板塊,形成“1+3”產業布局,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及各板塊的協同優質發展。
但已在東方財富網四川路橋吧和雪球等網上渠道出現的“202111009四川路橋股東交流紀要”則顯示,四川路橋有意“十四五末,交通工程和新材料能夠平分秋色(爭取),十五五新能源要逐步對另一個主業形成替代。”
投資者關心的是:四川路橋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業務是否已經沒有發展空間,需要核心主業改弦更張?面對近在眼前的恒大集團多元化失敗案例,四川路橋是否擁有足夠的能力確保跨行投資獲得能夠替代現有主業的巨大成功?總之一句話:靠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