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首發于南非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奧密克戎”牽動著投資者神經。
受市場情緒遭沖擊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加劇動蕩。上周五,全球股市全線下挫,其中,美股當日創下2021年以來最大跌幅,道指大跌2.53%、納指跌2.23%,標普500指數跌2.27%;歐洲股市亦齊聲下跌,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跌幅為3.64%,法國巴黎CAC40指數跌幅為4.75%。
此外,“奧密克戎”的出現也加劇了人們對石油供應過剩問題的擔憂,油價在美東時間周五暴跌10美元/桶,創下去年4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11月29日,A股的滬深股市亦受牽連。滬指和深成指較大幅度低開,隨后快速拉升,展現出強于外圍股市的韌性。
A股大盤盡管交投欠缺活躍,但有兩個板塊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新冠檢測和生物疫苗板塊。截至11月29日收盤,同花順新冠檢測板塊大漲3.01%,其中天瑞儀器(300165.SZ)強勢漲停,碩世生物(688399.SH)一度逼近漲停,之江生物(688317.SH)、熱景生物(688068.SH)和美康生物(300439.SZ)等股也紛紛大漲。
同時,生物疫苗板塊亦強勢拉升,多股大幅上漲。
“奧密克戎”尚需評估,多家檢測企業忙“蹭熱度”?
因近期“奧密克戎”在多國和地區出現,世衛組織為此召開緊急會議。
會議將南非首次報告的最新新冠病毒變體B.1.1.529列為“需擔憂變種”(VOC),并命名為“奧密克戎”。
世衛組織指出,B.1.1.529變體含有大量突變,導致再感染的風險可能增加,但信息有限。世衛組織表示,評估它是否更具有傳染力或對疫苗更具有抗藥性,仍需要更多實驗數據。
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醫生也表示,此次病毒株序列公布的數據不多,需要再觀察未來兩周更多的數據和實驗室數據才能精準判斷。
所以,“奧密克戎”的傳染性、致病率和致死率目前仍有待觀察,未來是否會大規模擴散,對全球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有多大的影響也還言之過早。對于資本市場來說,變異新冠毒株是疫情的一個重大不確定因素,各國如臨大敵的防疫措施也讓市場選擇保持謹慎。
變異新冠毒株充滿的不確定性,對防疫抗疫市場也帶來了較大的考驗。新冠疫苗方面,若變異新冠毒株能突破原有的免疫屏障,意味著市場需要對整個疫苗體系做出相應調整;新冠檢測方面,變異新冠毒株是否會成為現有檢測試劑的“漏網之魚”,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然而,定論未出,國內多家新冠檢測企業紛紛出來“蹭熱度”,將股價也給“蹭”上去了。
根據財華社統計,目前至少有7家上市企業第一時間宣布相關產品可檢出“奧密克戎”變異株。
這六家企業包括達安基因、迪安診斷、碩世生物、之江生物、熱景生物等,均稱其產品檢測“奧密克戎”不會出現脫靶和漏檢的情況。消息披露后,這些企業股價在11月29日均取得不同程度的上漲。
此外,也有多家上市企業宣稱正在啟動針對“奧密克戎”的生物試劑研發項目。
得“海外”者得增長?
不難看出,企業要保持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長,“價”已不是首要的驅動因素,“量”才是王道。
這在三季報業績高增長的企業中也得到了印證,出海頗有成績的東方生物今年前三季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飆升5.7倍及4.9倍,雖然海外市場新冠抗原檢測試劑采購強度趨于放緩,但公司加大拓展海外市場,期內新冠相關檢測試劑銷量也因此大幅增長。
此外,開拓海外市場所帶來的收入已成為熱景生物、達安基因等企業三季報業績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所以,出海的能力夠不夠硬,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相關企業的賺錢能力。
上圖可以看到,海外營收比重高的企業,在2020年營收增幅也往往更高。以熱景生物為例,2020年該公司海外營收比重達61.4%,海外市場的布局帶動公司當年營收實現1.44倍的增幅。而在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更是暴增39倍,主要是公司新冠抗原快速檢測試劑產品在歐洲銷售大幅增加所致。
單是在受德爾塔沖擊的2021年上半年,我國新冠檢測試劑的出口額就大幅增長。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2020年,全國出口新冠檢測試劑收入預計50億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幣約323.35億元,而2021年上半年,全國新冠檢測試劑出口額達449.1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56.7%。
此次“奧密克戎”導致海外疫情的緊張,未來或成為國內外對新冠檢測產品的需求增長的又一輪推動力。對于那些產能較大,海外市場布局較廣的企業來說,這輪充滿不確定的疫情為企業業績帶來了不少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