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油巨頭跨界飲酒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發現,魯花花生油微信會員商城首頁打出了“魯花醬香經典,榮耀上市”的宣傳語,宣傳下方就是魯花醬香經典(黃)茅臺鎮核心產區53度醬香型白酒和魯花醬香經典(白)兩款醬酒產品,銷量價格分別為5994元/箱(折合999元/瓶)和2994元/箱(499元/瓶),并且只在魯花會員商城售賣。目前在線下渠道和電商平臺均未看到相關產品展出。
資料顯示,魯花醬香經典酒的生產廠家為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大渡河酒業有限公司,該企業位于茅臺鎮上坪村,是仁懷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同時也是仁懷市政府圈定推薦的重點釀酒企業之一。
其實,這并不是魯花第一次涉足酒類市場。早在2012年,山東魯花集團曾以注冊資本1000萬元成立魯花國際名莊葡萄酒業有限公司。今年9月1日,魯花國際名莊葡萄酒業有限公司改名為山東魯花國際酒業有限公司。
有業內人士分析,中國食用油市場整體競爭非常激烈,而魯花近年來業績并沒有太大增長,此次“染醬”或是魯花的戰略部署。
醬酒投資回歸理性短線資本退出
今年上半年的醬酒市場可以說是風光無限,水井坊、眾興菌業、吉宏股份、海南椰島等多家上市公司紛紛加入醬酒隊伍。
然而,8月20日,一份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價監競爭局發布的《關于召開白酒市場秩序監管座談會的通知》在網上流傳,其中“資本圍獵醬酒”成為市場焦點。
這份通知如同一盆冷水潑在了沸騰的醬酒投資熱上,隨后兩家上市公司紛紛撤離。
10月19日晚間,吉宏股份發布公告稱,因市場宏觀環境發生變化等原因,終止收購貴州釣臺貢酒業有限公司不低于70%的股權。就在幾天前,10月15日晚間,眾興菌業也宣布,因市場宏觀環境發生變化等原因,公司擬終止收購貴州茅臺鎮圣窖酒業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
而水井坊的終止消息,來得更早一些。8月1日,水井坊就發布公告稱,因在合資項目的若干重要商業安排問題上難以達成一致,公司決定終止醬酒合資項目。
當然,資本也并未完全拋棄醬酒。
11月12日,海南椰島發布公告,公司擬公開掛牌轉讓所持有的陽光置業40%股權,本次出售股權的評估價值為2.07億元,預計將對公司當期產生稅前收益約2000萬元。
海南椰島表示,公司本次轉讓參股公司股權,將專注于酒業業務發展,對酒業生產、銷售、品牌建設等集中投入公司優勢資源。本次股權轉讓有利于聚焦資源提升公司酒業業務發展目標。
對于醬酒遇冷,白酒專家肖青竹認為,在監管趨嚴之下,那些想炒作、想投機的短線資本逐漸退出,留下來的是真正想做醬酒的長線產業投資人,這有利于促進醬酒市場的有序發展。
高端白酒擠壓生存空間
前三季度19家白酒公司總利潤為690.87億元,單貴州茅臺的利潤就達到338.27億元,占行業總利潤的48.96%,而常年與茅臺一同出現的五糧液,凈利潤為145.45億元,不到茅臺的50%,正在力爭前三的瀘州老窖同期利潤僅為71.86億元,還不到茅臺的30%。
營收方面,19家白酒公司第三季度總營收為2284.48億元,貴州茅臺和五糧液分別為746.42億元、497.21億元,“茅五”合計營收1097.08億元,占行業營收的57.44%。其余企業營收與“茅五”差距巨大,甚至在200億至400億元間出現空缺。
業內人士表示,白酒市場“馬太效應”不斷顯現。名優酒企的占比在不斷擴大,而地方酒由于區域、品質、渠道等因素限制,已顯現出疲軟態勢。
酒企擴產仍在繼續
《2020-2021中國醬酒產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醬香酒實現產能約60萬千升,同比增長約9%,占中國白酒行業總產能的8%;實現行業銷售收入約1550億元,同比增長約14%,占中國白酒行業銷售的26%;實現行業銷售利潤約630億元,同比增長約14.5%,占中國白酒行業利潤的39.7%。目前,市場有較為激進的說法認為,十年內國內醬酒產能或將突破150萬千升。
不管未來十年如何,2021年以來,醬酒仍在密集擴張。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宣布擴產的醬酒企業達到十余家,其中,醬酒主要產區仁懷市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新增規模企業30家以上,培育白酒上市公司5家;到2025年,醬香酒產量力爭達到50萬千升,銷售收入超過2000億元。
近期,貴州茅臺在遵義市習水縣拿下26宗工業用地,總面積約71.6萬平方米,成交金額共計3.44億元,茅臺相關負責人表示,購地主要目的是擴大茅臺系列酒產能。
貴州安酒計劃投資100億元在赤水建設“赤水酒谷”項目,建成后,該項目將實現3萬噸大曲坤沙醬香制酒。
習酒目前已形成4萬余噸優質基酒產能,在“十四五”規劃中,這一產能要進一步提升至10萬千升。
除了茅臺、習酒、安酒等通過收購、技改等方式擴張產能外,勁牌茅臺鎮有限公司三期建設完成后,醬酒產能將達1.3萬噸;珍酒斥資150億擴建工程將新增產能3萬噸,且公司原址擴產后產能將達4.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