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公司債業務執業能力評價結果出爐!
12月24日晚,中國證券業協會披露2021年證券公司公司債券業務執業能力評價結果。根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今年共有90家券商參評,相比上一年度少了6家。今年共有24家券商評為A類,48家評為B類,18家評為C類。
根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有16家出現評級上升,24家評級下滑,其余保持不變。其中開源證券進步最大,連升兩級至A類;財通證券下滑幅度最大,連降兩級至C類。
據了解,此次評價是依據今年9月新修訂的《證券公司公司債券業務執業能力評價辦法(試行)》,調整方向主要約束低價競爭行為;鼓勵行業“做強”而非“做大”;反映公司債注冊制項目質量情況;增加對評價期后事項的考量。
多家小券商步入A類
12月24日,證券公司公司債券業務執業能力評價結果“放榜”。
據了解,評價工作圍繞人員與制度保障、業務能力、合規展業、風控實效、市場秩序維護和服務國家戰略六類指標。
此次執業能力評價是對各參評證券公司2020年公司債券業務情況開展的評價,同時適度兼顧評價期后至評價結果發布前部分證券公司違規事項的影響。評價結果主要反映參評證券公司公司債券業務制度建設、人員配備情況、市場影響力、業務運行規范性、風險控制情況、市場秩序維護情況與服務國家戰略等方面的相對水平。
根據今年評價結果,A類券商共有24家,相比去年減少3家,占比27%。此次亮點在于,多家中小券商的公司債券業務執業能力評價結果相比上一年度上升,進入A類梯隊。
開源證券是今年上升幅度最大的券商,從上一年度的C類直接步入A類。
東方證券承銷保薦、華金證券、五礦證券、中天國富證券也取得進步,從上一年度的B類上升到A類。申港證券則是近五年來新設立的合資券商中首家拿下A類,排名上升。
有業內人士指出,此次評價結果是根據今年三季度新修訂《證券公司公司債券業務執業能力評價辦法(試行)》進行。
據了解,今年9月下旬,為促進行業提高公司債券業務質量與業務能力,推動行業充分重視公司債券業務合規與風控,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修訂后的《證券公司公司債券業務執業能力評價辦法(試行)》。
在修訂思路中,中國證券業協會曾表示,為引導行業弱化對規模的過度重視,強化行業對合規、風控及長遠可持續展業的關注,鼓勵行業“做強”而非“做大”,本次修訂刪除了公司債券承銷金額指標,降低了公司債券主承銷項目數指標的分值。
評價結果保持A類的東興證券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堅持合規穩健經營,不斷提高風險控制能力,通過公司債券承銷業務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部分大型券商掉入B類/C類
中國證券業協會信息顯示,共有48家證券公司獲得B類評價,占比53%,相比上一年度減少2家。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大型證券公司今年出現降級,掉入B類。海通證券、銀河證券、招商證券均由上一年度的A類降至B類。
此外,國開證券、華西證券、九州證券、長江證券、中泰證券也下降一級至B類。
也有券商排名在上升。愛建證券、川財證券、大同證券、德邦證券、東海證券、國海證券、國融證券、國元證券、紅塔證券、華創證券合計10家券商均從2020年C類評價上升到今年的B類。
獲得C類評價的券商共有18家,占比20%。除了華寶證券及萬和證券保持不變以外,其余16家券商相比上一年度出現降級。
財通證券降級幅度最大,從上一年的A類連降兩級至C類。大型券商廣發證券也從上一年的B類降至C類。
被證監會接管券商之一的新時代證券為C類。此外,多家外資券商比如摩根士丹利(中國)、瑞信證券(中國)、瑞銀證券獲得C類評價。
根據前述新修訂的《證券公司公司債券業務執業能力評價辦法(試行)》,從扣分項來看,中國證券業協會對涉及低價競爭的相關行為視情節輕重進行相應扣分,以警戒行業有序展業,如果因開展公司債券業務涉及低價競爭被行政處罰及更嚴重處罰的,每項扣8分。
在合規展業方面,若證券公司因公司債券承銷或受托管理業務受到刑事處罰的,每項扣10分;受到行政處罰的,每項扣8分;受到行政監管措施的,每項扣4分。
在風控方面,證券公司上一年度存在承銷或受托管理的公司債券項目處于違約狀態且受到處罰處分的,按處于違約狀態且受到處罰處分的公司債券項目數占當年度存續公司債券項目總數的比例進行排名,每5名劃分一檔,排名第一檔的證券公司扣20分,往后每檔分別比前一檔少扣1分。
中國證券業協會表示,下一步中國證券業協會將持續完善執業能力評價機制,強化評價結果運用,進一步激發承銷機構歸位盡責內生動力,發揮好聲譽的激勵約束作用,促進構建良性“看門人”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