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擅長線上營銷的“老牌網紅”休閑零食上市公司三只松鼠卻翻車了,登上了熱搜!
主要是因其酸辣粉產品廣告有“瞇瞇眼”、“厚嘴唇”元素被指陰陽怪氣而引起廣泛爭議,還有網友拿三只松鼠事件與此前引發眾怒的陳漫事件相關聯。
隨后三只松鼠回應,該廣告宣傳頁面于2019年10月上線,該頁面中模特為中國人,其妝容均基于其個人特征打造,絕無刻意丑化之意。并對此廣告引起的不適深表歉意,將第一時間已進行頁面的替換,且已安排排查公司其他產品頁面,杜絕類似情況產生。
值得一提的是,三只松鼠還正在面臨股價腰斬、營收縮水等問題。三只松鼠身上發生了什么?未來,三只松鼠還能再起跳嗎?
食品安全問題不斷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三只松鼠第一次陷入輿論漩渦,今年來至少第四波遭遇關于供應鏈食品安全的質疑。
早在今年5月,三只松鼠發布關于開口松子過氧化值超標事件聲明,稱造成產品抽檢不合格的原因為經銷商在運輸過程中未按產品包裝標示要求存放。
到了十一月,又有多名網友反映在“薇婭直播間買的三只松鼠每日堅果變質發霉”。對此,三只松鼠回應稱,已對消費者進行了先行賠付,最終原因正在調查中。
不過,針對同期其他用戶提到的面包、牛肉粒發霉問題原因,三只松鼠方面表示,可能屬于偶發性食品質量問題,會按照公司售后相關規定處理。
就在本月下旬,又有網友爆出購買的三只松鼠零食禮包“送活倉鼠”事件。對此, 12月18日,三只松鼠發布聲明稱,在倉庫作業和運輸環境中不可能有倉鼠進入包裹。
數據顯示,在黑貓平臺,對于三只松鼠的投訴量已達到1000多條,大多數問題都集中在發霉、變質、吃出各種異物(生蛆、毛發、塑料制品、蟲子)、水果罐頭生蟲、巖燒土司發綠等等。
不僅如此,三只松鼠還多次因食品安全問題受到監管部門處罰。 2017年,三只松鼠還登上國家食藥監局不合格產品名單,在2017年8月三只松鼠公司被蕪湖市食藥監局罰款5萬元。
股價腰斬,營收縮水
值得一提的是,在食品安全問題頻出之際,三只松鼠還面臨營收縮水、股價腰斬的危機。
資料顯示,三只松鼠成立于2012年,在2019年全年銷售額已經突破百億,成為零食行業首家邁過百億門檻的企業。于2019年7月12日在深交所創業板順利掛牌上市,成為“互聯網休閑零食第一股”。
上市初期,三只松鼠股價一路高歌猛進,從發行價的14.68元/股,在不到一年時間里最高股價觸及91.09元/股,巔峰時總市值超過360億元。
然而,自2020年6月以來,其股價就開始出現持續下跌,目前的市值距離高點已腰斬。
與此同時,三只松鼠的營收也在近年來出現持續下滑的局面。2018年、2019年,三只松鼠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0.01億元、101.7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26.05%、45.30%。
然而到了2020年,三只松鼠全年營業收入僅錄得97.94億元,較2019年下降了3.72%,這也是其成立以來首次出現營收下滑的情況。
雖然進入2021年,其營收壓力有小幅的緩解。但2021年第三季度,三只松鼠營業收入18.0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8.59%,由此拖累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出現2.23%的下降。
這是因為,零食產品門檻并不高,無論是產品還是門檻,同質化相當嚴重。為保住現有市場,三只松鼠、來伊份、良品鋪子們只有不?;ハ鄽r。
此外,之前與三只松鼠同行的打股東,也開始逐漸撤離遠去。公司大股東IDG資本自2020年7月8日起接連減持,至9月已至少套現11.86億元。
在今年9月30日,三只松鼠又披露了IDG更多的減持計劃,預計其在未來6個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406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6.00%。
進入模式轉型陣痛期
眾所周知,成立于2012年的三只松鼠可謂是意氣風發,憑著踩準“電商風口”,短短七年就登錄了資本市場。從網紅零食第一股到現如今備受外界的質疑,三只松鼠的網紅濾鏡也正逐漸消退。
三只松鼠之所以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就有如此的成就,與其獨特的C2M生產模式不無關系。這種模式的一端連接消費者,另一端則連接著眾多代工廠,與名創優品、小米有品類似的策略,用“輕資產”實現廣度覆蓋。
三只松鼠只需整合手里代工廠資源,就可以節省不少成本,避免單個企業無效重復投入,保證其快速擴張速度。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用輕資產模式來賺快錢還是好使的,可一旦做大,輕就玩不動了?,F如今三只松鼠卻因食品安全等問題備受質疑,這還是與其經營模式有關。
雖然這種模式與名創優品等營銷類似,采用輕資產的類型。但是與之不同的是三只松鼠做的是食品方面,本身有關“食品安全”的方面的問題就較難管控。
而三只松鼠目前SKU高達400多款,涉及300多家供應商。如此多的品種,如何對每款產品、每家供應商生產流程、行為等做到360度無死角監管,這對三只松鼠管理是一個極限挑戰。
實際上,代工模式下的三只松鼠早就已經失去了對食品質量品質的控制,這樣也就能夠理解為什么三只松鼠收到的投訴如此之多,且食品安全問題不斷。
而為解決代工問題,三只松鼠在2019年11月首次提出建設聯盟工廠,落地在安徽無為市。根據其最新透露情況來看,公司已于2020年8月正式動工聯盟工廠項目,生產車間計劃于2021年底前進入試投產。
然而,截止目前三只松鼠仍未脫離代工模式,對質量品質的控制上,始終沒有太大提升。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諸如三只松鼠這樣的網紅品牌,要一直靠營銷維持熱度,長此以往,底線也越來越低,最終導致引火燒身。
總得來說,三只松鼠線上銷售占比過高、產業鏈不完整、過度依賴代工廠等是其短板,現如今在營銷這個“長板”上出現問題也絕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