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西部首家“A+H”上市城商行,重慶銀行備受市場關注。
重慶銀行(601963.SH,09163.HK)于近期接連斬獲多項大獎,如第一財經頒發的“最佳區域經濟金融貢獻城商行”、證券時報頒發的“和諧投資者關系銀行天璣獎”、經濟觀察報頒發的“年度卓越成長型銀行“等。
今年第三季度,重慶銀行實現營收39.14億元,凈利潤14.61億元。整體來看,該行前三季度營收111.88億元,同比增長13.16%;實現凈利潤42.16億元,同比增長5.3%。截至三季度末,重慶銀行總資產達到612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1%。
今年前三季度,重慶銀行A股獲陸股通增持129萬股,此外重慶渝富等股東均作出增持動作。
穩健發展,營收呈雙位數增長
重慶銀行今年2月在上交所掛牌。回A近一年,重慶銀行的成績如何?
從營收情況來看,重慶銀行今年上半年營收72.74億元,同比增長11.26%;前三季度營收為111.88億元,同比增長13.16%,連續兩個報告期實現營收雙位數增長。
利息收入是銀行營收的大頭,細分來看,前三季度該行利息凈收入為86.39億元,占比78%;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5.93億元,此外非息收入約為25.49億元。
充足率方面,截至三季度末,重慶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及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14%、10.27%及12.83%,均滿足監管要求,且各項指標較去年末有所提升。此外,該行不良率為1.33%,較2021年6月末下降0.02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71.67%,較今年6月末上升23.85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報告期末重慶銀行凈利差、凈息差分別為1.78%、1.99%,后者用以衡量其生息資產的盈利水平。凈息差越高,說明該銀行運用生息資產的效率越高。
國泰君安分析師張宇分析稱,重慶銀行貸款利率和金融投資收益率均高于其他西部地區上市銀行。萬聯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郭懿則認為,重慶銀行凈息差高于可比同業,以對公業務為主,其高收益資產占比相對較高。
深耕川渝,區域優勢凸顯
2013年,重慶銀行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內地首家在港上市的城商行。今年,重慶銀行成功回歸A股,成為西部地區首家“A+H”上市城商行。
重慶銀行輻射“一省三市”,包括重慶市內所有區縣及四川、貴州、陜西等省。今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無疑,成渝雙城經濟圈將為重慶銀行帶來增長動力。
該行積極支持國家戰略政策引導的項目與重慶市發改委達成戰略合作,擬在5年內提供千億資金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目前重慶銀行已支持了京東方第六代LED生產線、自貢高鐵東站等一批區域重大項目建設,近年來在雙城區域完成信貸投放超千億元。
根據渝川黔陜的區域特點,重慶銀行還將以區域優勢產業作為信貸投放重點,優化實體經濟貸款定價機制,進一步提升資產質量。
重慶近年被稱為“網紅城市”,發展潛力巨大。國泰君安研報也指出,重慶市GDP增速、人均GDP和居民消費水平在西部地區領先,經濟增長潛力大、金融需求較旺。重慶銀行與地方政府合作緊密,將更受益于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帶來的發展機遇。
創新發展,品牌影響力提升(小標題)
與此同時,重慶銀行也在不斷提升品牌力。
比如該行發布針對小微企業的“鏸渝金服”品牌,研發依托知識產權大數據的線上信貸產品“好企知產貸”,成功落地重慶市首筆“新農信貸直通車”貸款,推出重慶市首款支持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專精特新信用貸”,“兩山-兩化•好企助農貸”等。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銀行的拳頭產品“好企貸”、“鏈企貸”等數字信貸產品已形成10個產品,累計服務近4萬小微客戶,先后榮獲“十佳普惠金融服務創新獎”、“十佳零售銀行創新獎”等榮譽,并入選重慶市智能化金融重點項目。
就科技領域而言,重慶銀行也在不斷探索出新。目前,重慶銀行正以數字信貸、數字運營、數字風控、數據資產管理為主線,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
該行優化了“數證智簽”四位一體全棧式銀行窗口服務系統,累計實現柜面167項功能無紙化,占其柜面總業務量近九成;數字人民幣方面,重慶銀行已實現錢包開立、錢包兌入兌出、消費、票務支付等20余項功能;此外,還新增了社保IC卡激活、信用卡標卡進件等,第三季度交易量達到14萬筆,同比新增165%。
信用風險管理層面,重慶銀行正穩步推進風險管理體系改革。
管控風險限額方面,以今年第三季度為例,涉及“兩高一剩”、采礦業、非持牌金融機構、房屋建筑業、房地產行業的5項限額指標,涉及互聯網貸款合作機構業務集中度的6項指標均呈下降趨勢;同時,由重慶銀行自主研發的“風鈴智評”數字化體系,在對公業務拓展、信貸全流程、反洗錢等領域均實現智能化風控監測。
不良資產處置方面,重慶銀行通過推動部分不良資產債權批量轉讓,減少了風險資產的無效占用。未來,重慶銀行將不斷提高風險預判力,做深貸前調查、做精貸中審查、做強貸后管理,全方位提升風險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