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1、2022年景氣繼續向好,核心邏輯從周期復蘇到“補鏈強鏈”;
2、國產替代加速,機床突圍之路需要“以點帶面”逐個突破;
3、下游需求旺盛,數控刀具2022年產能持續釋放+均價有望提升;
4、打造產業平臺或能實現“超車”,大基金青睞對象成未來風向標;
財聯社(杭州,長沙 記者 羅祎辰 黃路)訊,對制造大國的中國而言,“國之重器”的工業母機是工業化乃至智能制造的根本。國內機床產業產值早上千億,但“大而不強”,數控化率偏低,中高端產品國產化率偏低。但這一現象在2021年有所改善,我國工業母機產業涌現了一些創新成果,解決了一批“卡脖子”裝備問題。在政策推動下,各方“合縱連橫”趨勢增強,產業平臺雛形初顯。
就資本市場而言,工業母機是2021年的一大熱點,今年以來,工業母機產業迎來新的上行周期,多家產業鏈上市公司訂單呈現井噴式增長。財聯社記者從多家上市公司了解到,目前在手訂單較為充裕,大設備或排產至明年一季度。
但工業母機產業發展同樣依賴制造業投資驅動,投資增速放緩風險仍需關注。不過,業內普遍認為,頭部企業在這輪周期中優勢將有所擴大。
對于工業母機概念板塊未來的投資價值,多位相關行業公司人士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我國制造業水平提升,國內中高端制造業離不開工業母機。把周期拉長至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和“芯片”產業發展邏輯類似,要做到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空間很大。
但也有一些買方機構對短期行業估值還是持謹慎觀望。他們認為,該產業具有高度分散、高度差異化特點,變化較慢是工業母機產業的固有特性,只有少數真正有核心技術的公司才是值得長期關注的對象。
核心邏輯:周期全面復蘇存分歧,龍頭確定性更高
“今年8月19日,國資委在一次會議上將工業母機與高端芯片相提并論,并將前者重要性置于首位。這只是一個開端,(機床)制造業的春天已開啟,后續有望能出臺更多的配套支持政策。機床替代周期一般為10年,自2020年開始出現向上拐點,隨著3C和新能源汽車消費啟動,公司今年連續接到幾個大訂單,預計明年行業仍處于景氣上升周期中”,一家從事數控機床的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工業母機概念內容龐雜,一般分為機床整機、數控刀具、數控系統及零部件三個主要組成部分。銀河證券研報指出,產業鏈環節上來看,國產競爭力排序為:數控刀具>機床整機>數控系統等核心零部件。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1-11月,金屬切削機床產量54萬臺,同比增長29.9%,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42.11%,機床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前三季度,多家工業母機相關公司實現業績高速增長,其中,海天精工(601882.SH)、創世紀(300083.SZ)、歐科億(688308.SH)、華銳精密(688059.SH)及國盛智科(688558.SH)、泰嘉股份(002843.SZ)等增速靠前。
機床龍頭之一創世紀近期表示,預測2022年通用機床的銷量保持5%的增速,明年行業景氣度持續也體現在相關公司合同負債中;海天精工2021三季報顯示,公司合同負債7.47億元,同比增長44.64%。一般而言,合同負債是在手訂單合同對應的預收款。
湖南宇環數控(002903.SZ)相關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隨著機床產品換機周期的到來,以及5G應用對消費電子新材料、新工藝加工設備的應用要求升級,下游客戶對數控機床產品的加工精度、設備穩定性及自動化將提出更高的要求。疫情緩解后購買力復蘇疊加5G換機需求,智能手機出貨量保持快速增長,公司數控多工位拋光機持續獲得行業客戶訂單。公司有多款數控磨床和研磨拋光機已成功實現進口替代。
泰嘉股份(002843.SZ)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感覺下游客戶對“高質高價”接受度顯著提升,這對于重視原創研發的公司是利好,公司的高端鋸條受到市場歡迎,性能媲美歐美進口產品,毛利提升也為加大研發投入提供了保證,形成了良性循環。
雖然頭部企業對明年預期樂觀,但需注意的是,近期行業主要指標增速有所回落。財聯社記者從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了解到,今年1-10月,行業同比增幅較高,但新增訂單增速持續回落,成品庫存增長加速,表明運行趨勢在放緩。對于明年行業增速預期,協會人士回應稱,要等全年數據出爐后再做預判。
招商證券分析認為,當前市場對機床行業存在分歧,擔憂制造業增速放緩影響未來行業訂單。但在機床行業進口替代、民營龍頭深耕細分領域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將出現分化,龍頭公司具備鎖定優質訂單的能力,機床是規模超2000億的大行業,能夠孕育大公司。
國產替代加速,需要“以點帶面”逐個突破
作為工業母機概念核心板塊,機床工具行業規模最大,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規模為7082.2億元,也產生了多家年營收在幾十億量級的大公司。若回歸行業長期的內生邏輯,多家公司對財聯社記者均表示,發展空間主要來自滲透率提升和進口替代兩方面。
財聯社記者從科德數控(688305.SH)了解到,國內機床數控化率在40%以上,以中低端機為主,高端產品占比少,部分高端產品如五軸機床基本依賴進口。
據了解,五軸聯動數控機床主要用于葉輪、葉片、曲軸、船用螺旋槳、汽輪機轉子等復雜曲面加工,受國內制造業升級拉動,目前這一關鍵核心件細分領域關注度較高。日發精機對外表示,五軸聯動機床是公司未來業績的增長點。對于該細分產品未來增速能否跑贏行業基本盤,公司相關人士回應財聯社記者表示,還需要更多訂單數據才能判斷。海天精工、拓斯達(300607.SZ)也表示,具備五軸聯動機床生產能力。
科德數控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五軸聯動產品技術水平上可以和國外競品比肩。具體市場銷售層面,和國內外對手競爭的情況都存在。公司此前公開表示,2020年開始,公司的五軸機床的訂單量呈現翻倍式增長,今年新增訂單依然保持較高增速。
前述科德數控人士稱,公司以立式加工中心為主,這也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產品,臥式和龍門也有出貨。
市場對五軸聯動機床的關注,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高端國產替代邏輯的重要性。財聯社記者梳理發現,以產品毛利為主要參考指標,日發精機、創世紀、國盛智科,機床毛利率都在30%以上,科德數控和海天精工毛利稍低,也在24%上下。如果改從集中度提升角度切入,機床領域營收規模前三的創世紀、秦川機床和海天精工2020年機床銷售量分別為15657臺、10586臺和2529臺。
數控機床核心部件包括數控系統、主軸部件、刀塔部件、尾座部件、導軌、絲桿和軸承。其中高檔數控系統價值約占高端數控機床成本的20%-40%。核心部件絕大多數外購昂貴的進口產品,導致行業利潤率偏低。上述數控機床行業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若能在保持精度的前提下,自制或者采購國產零部件替代品,盈利水平會有大幅度抬升,但要全面接近并趕超國外產品仍需要幾年或更長時間技術積累,不會是一蹴而就”。
(數據來源:wind 我國主要機床、刀具公司概覽)
數控刀具前景:2022年產能持續釋放,均價有望提升
刀具是“工業牙齒”,雖然刀具行業規模明顯不及機床,但其性能直接影響工件質量和生產效率,且屬于“耗材”,也是國內廠商競爭力相對強的環節。
目前我國刀具市場規模在400億元左右,預計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57億元。該市場競爭格局分散,CR5 不足10%;且有超1/3市場被國外品牌占據,其中歐美廠商為第一梯隊,日韓廠商多處于第二梯隊。國內主要上市公司有中鎢高新、歐科億、華銳精密、恒鋒工具和沃爾德等。
恒鋒工具相關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國內刀具公司差異化較大,公司主要做細分賽道,產品線種類很多,直接競爭對手基本是歐美廠商,也有國內同行對標日韓廠商,主要做大批量產品,基本是各有所長的狀態。
“刀具是工業的牙齒,各種機床沒有好的刀具發揮不出效果,刀具也是是耗材,所謂賣打印機的不如賣耗材的。而且,國內刀具行業整體競爭力相對比較強,頭部廠商基本度過了比拼價格的階段,主要還是以產品性能說話。”該負責人補充道。
疫情影響下,海外刀具產能受限。財聯社記者一線調研獲悉,株洲鉆石、廈門金鷺、華銳精密、歐科億等國產刀具性能逐步提升,性價比看齊日韓廠商。招商證券分析認為,長期來看,伴隨機床數控化率提升,專注于產品力提升的刀具龍頭有望持續受益。
數控刀具環節,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歐科億、華銳精密、恒鋒工具和沃爾德等公司。其中,歐科億和華銳精密均主營硬質合金刀具,卡位刀具中市場規模最大的賽道。市場關注度較高華銳精密相關人士對財聯社表示,“目前國產刀具與日韓產品差距已經不大,未來有望以較快的速度替代同類型進口產品”。
行業分析人士認為,主要上市公司募投項目均在建設中,2022年是國產高端刀片集中放量的一年,業績有望繼續保持高增長。目前國產數控刀片依然以中低端為主,株鉆均價在12元/片上下,歐科億/華銳精密均價在5-6元/片。近年來,由于貿易戰、疫情等因素影響,進口品牌供應受阻,使得國產刀片廠商高端產品得到試刀機遇,高端產品有望在明年放量。
中鎢高新相關公司負責人介紹,旗下株洲鉆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25%。株鉆公司的產品直接跟日韓企業進行競爭,搶占日韓在該領域的份額。公司“十四五”規劃的數控刀片產能希望在目前的基礎上翻倍,達到1.5-2億片。產能規劃到投產的時間一般在1-1.5年。
歐科億相關人士表示,國產刀具需求主要有增量和存量兩個維度:一方面,得益于機床的增量和機床數控化率的提升以及隨著合金材料、復合難加工材料的應用趨勢所帶來的硬質合金涂層刀具的消耗增量,增量需求不斷擴大;另一方面,刀具的存量需求來自進口市場份額的替代,國產刀具技術突破、產能提升,替代進口產品的實力不斷增強,高性價比優勢和本土服務優勢將促使國產刀具的存量市場份額的快速提升。
部分外資及內資刀具企業已宣布,自2022年1月份起陸續提價(1%-6%)。平安證券認為,當前我國刀具行業迎來國產替代重要機遇期:一方面,國內刀具產品技術不斷進步,產品性能直追日韓品牌;另一方面,日韓和國內刀具企業均以經銷為主,經銷商在國產替代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22 年景氣度具備韌性,硬質合金刀具國產替代加速。
風向標:大基金加快布局,行業整合看點頗多
繼國家層面提出要攻克“卡脖子”難題帶熱工業母機概念后,國家制造業基金(下稱大基金)投資也在今年與多家產業鏈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工業母機能否復制半導體發展路徑受到各界關注,大基金動作也被外界解讀為風向標。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已有創世紀、日發精機和華中數控三家行業公司獲得大基金青睞,也因此吸引一批投資機構前往調研。據悉,國家制造業基金擬聚焦機床產業鏈上下游,選擇核心功能部件 、數控系統、機床整機和下游應用環節優勢企業開展戰略性投資。
創世紀和日發精機均為機床廠商,2020年營收均在10億以上,具有一定規模優勢,今年以來業績提升較快。但華中數控所處的數控系統環節國產競爭力相對薄弱,公司業績表現還未走出低谷。
據了解,經濟型數控系統市場基本上被國產所占領,但是在中檔普及型數控系統市場中,大部分的市場被進口產品占領,而在高檔數控系統市場,特別是航空航天領域,國產空白更明顯。
對于發展前景,華中數控表示,近兩年國內部分機床廠主動找公司配套,企業也意識到必須用國產系統替代進口。機床廠商主動找國產數控配套更多處于戰略安全考慮,實際進度并不樂觀。這種背景下,大基金加入被寄予厚望。目前,大基金和行業公司尚處于戰略合作階段,未來實質性投資布局值得密切關注。